第661章 异时空下 不同命运(第2页)

  到崇祯八年,运河两岸出现了反贼,明朝的运河线路受到威胁,于是朝中海运之声才兴起。这中间最积极促成海运的就是中书舍人沈廷扬。

  崇祯十二年10月,沈廷扬向崇祯正式上奏了海运计划书,至崇祯十三年正月,旬月间,沈廷扬先后五次上奏海运的必要性,展现了他对海洋运输的关注。

  沈廷扬积极推动海运,旋即遭到运河漕运利益集团的反对。

  比如户部所有大臣没有知道水道的人,于是户部又奏言不可行,凡三复议,而户部始终没有能胜任的人。

  又有巡抚登莱都御史徐人龙又以成山道险不便请罢议,最后沈廷扬力排众议,并表示愿首先尝试海运,崇祯才让他“试行”。

  崇祯十三年,沈廷扬自费购买20只货船,载粮千石,六月初二从淮河出发,至十五日成功抵达天津,走海路3400里,展现了海运的快捷便利,但海运之事仍遭到阻挠。

  到了崇祯十五年清军围困锦州,陆上援助被切断,明朝才让沈廷扬以海路援助锦州。

  沈廷扬自费筹集粮饷,以海路运输,果然成功,所以崇祯大赞沈廷扬“居官尽如沈廷扬,天下何难治”。

  虽然崇祯已经认识到了海运的优势,但为时已晚,4月,锦州、松山、杏山三城皆破。

  松锦之战结束,明军最后的力量损失殆尽,明朝灭亡已经不可逆转。

  明朝灭亡的最大原因之一就是没钱。断送明朝最后精锐的松锦一战,崇祯帝逼迫明军出击的重要原因就是国库没钱,无法支持长期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