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同乡(第3页)

 赵无忌看见徐寿,笑道:“不知徐先生也在此,您那份报纸已送到贵府上了。” 徐寿拱拱手,表示感谢。

 魏源笑道:“烛晦,你倒是有心。”说罢,将两人迎进客厅。

 西军开年以来难得平静,萧云骧便将组建科学院的事宜提上日程,军情局开始大规模招募人才。

 像魏源、徐寿这种在中国近代史、科技史熠熠生辉的人物,自然是西王府重点邀请的对象。

 江南地区经济发达,上海开埠已有十余年,西学东渐的浪潮吸引了许多对西方感兴趣之人。

 且这里还是太平天国和清廷的交战场所,无论从军事、政治、经济,还是情报收集、人才招揽方面考虑,都该设一个重要据点。

 赵无忌主动请缨,前来主持设站工作。

 他凭借与魏源的同乡关系,加上刻意结交,一来二去,与魏源熟络起来。为了方便和文人打交道,他还临时给自己改了个“烛晦”的字。

 四人来到魏家客厅,仆人奉上香茶后。魏源便迫不及待地催促赵无忌:“烛晦,快把报纸拿给我看。”

 赵无忌没有卖关子,从随从的包裹里拿出一份四月份的《荣华日报》,恭敬地递交到魏源手里。

 魏源立刻展开报纸,徐寿站在他身后一同观看。报纸依旧是标点清晰、行文通俗的熟悉风格。

 前几版照例是西王府颁布的政策、西军的战斗故事,中间是时事评论、文章诗词等,后面则是商家推销产品或寻求合作伙伴等内容,宛如一锅热辣生猛的大杂烩。

 头版头条详细报道了西军李秀成部攻克汉中府的经过,用大量篇幅描述了第三军冬季翻越米仓山的壮举,以及战斗英雄事迹,授予开路先锋第七师“近卫”称号等消息。

 第二版是西王府对近期土改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百姓反馈信息的具体方式。

 第三版则又是那署名“钓海客”的狂生文章,题目是《德先生与赛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