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教化(第2页)

又说了些客套旁话路远关心云云。

窦怀民这才有机会说到正话。

“车上这些书本笔墨是朝廷配发的,不多,应当不够每个学童分发一套,但晚辈必定每月上书向县里求索。

这些粮食则是义学学童们每日晌午的餐食。

说来惭愧,朝廷现今府库空虚,钱粮都要用在修路建桥、格物建工上,这些粮食不多还只有一次配发,今后义学的餐食只能让乡民们一起捐粮了。”

里正笑道:“粮食我们早就凑好了,义学也建起来了,先生能不远千里过来教书,怎能让这些小事烦先生的心?

不过粮食凑的是先生你的吃用,学童们的咱再凑就是,就算凑不出来,咱们这些乡里人历来都是一天两顿饭,多这一顿少这一顿也无关紧要。”

“还是尽力而为的好。”

“定当尽力定当尽力。住所已经安置好了,先生先落脚歇息,我这就去给先生备饭。”

窦怀民看着乡民中大大小小的孩童都在人群中好奇地打量着自己,便婉拒说道:

“不必专程麻烦了,天光正好,义学又已置备齐全,不如就先给学童们造册入学,也给书本笔墨分发下去。”

一派实干的作风让里正和乡民们尤为喜欢,高兴地叫着自家孩子赶紧进屋找地方占位置。乡民帮着卸牛车上的东西之余,里正操心道:

“咱们这穷山恶水,往后先生少不得要在这里受累。

最要紧的是乡音难改,这里会说几句官话的也就小老儿这么一个,乡民们说话外人根本听不懂,先生教书时少不得会厌烦,敢请先生多担待担待。”

“无妨,我会学。既是要教孩童们官话,我自当先行学会孩童们的乡音。”

东西三两下就卸完了。

给赶牛车的少年付了钱,临别之际少年还现学现卖给窦怀民施了一礼。

转身往教室刚走几步,扭捏的少年终于开了口。

“先生,我能留下来跟你读书吗?我年岁大了点,县里的义学不收我。”

窦怀民转身道:

“好啊,不过你年岁确实大了点,那就不做学童了,做我的助教吧,你会些官话,又是此地的人,便帮我授课时给学童们传话,我给你工钱。”

“好!哦不不不,我不收钱,先生你在县里买纸笔的时候我看到了,朝廷配发不足,你花的是自己的钱,我怎能再收先生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