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制度代价与外部形势(第2页)

历史的进程已经告诉了世人新中国的选择。

而这一系列不合理因素,最终一定会成为这一选择背后注定要承受的不利后果。

陈述时间已经来到了1956年。

随着时间的继续推进,很快这些恶果就会以惨痛一一体现出来。

先说激化这些恶果集中爆发的外部影响。

1953年,带领苏联从落后农业国到工业和军事强国,与苏联一同走过了二十九年的斯大林去世了。

接替斯大林成为新一任苏联领导人的,是赫鲁晓夫。

为巩固权力和打压党内存在的大量斯大林崇拜者,赫鲁晓夫上台后就全盘否定了斯大林,对斯大林进行批判,并揭露他生前犯下的错误。

不仅要求全国范围内不准悬挂斯大林的照片,甚至对新中国也做出要求。

虽然斯大林执政期间在国家层面对中国存在博弈与利用,但教员仍然认为斯大林对推动社会主义有着巨大贡献,批判斯大林会损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形象。

再者,中国挂不挂斯大林的照片那是中国的主权,赫鲁晓夫站在命令者的角度要求中国怎么做,完全可以认为这是对中国主权的不尊重。

所以对于这个要求,教员直接回绝了。

这只是中苏两国诸多意见不统一的其中一次,在此之前和在此之后还有很多,而赫鲁晓夫之后的所作所为,也将导致中苏两国彻底决裂。

其中很重要的一次变故是1956年的波匈事件。

先说赫鲁晓夫的修正主义对这起事件的影响。

修正主义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歪曲、篡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自利主义。

具体来说就是老百姓们辛勤劳动,却吃糠咽菜。

腐败官僚却可以通过外贸商店和特权,大肆享受西方资本主义制造的丰富商品和国内物产。

对内如此,对外他们则是不支持无产阶级革命,反而搞起了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

干涉操控他国的内政,觊觎掠夺他国的资源,而这就是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

对于这个时期苏联的所作所为,教员概括批评苏联走上了修正主义。

波兰和匈牙利就是很好的例子。

当初二战时期因为德国的入侵,很多波兰知识分子逃难去了苏联,战后这些人又回到了苏联。

苏联为扩大社会主义阵营,在波兰等国也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曾经那些流亡苏联的波兰人就是最好的扶持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