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制度代价与外部形势(第3页)
这些人成为了波兰的领导人后,事事优先考虑苏联,却忽略本国的利益,甚至牺牲本国的利益讨好苏联,以确保政权受苏联认可。
这就让波兰的老百姓被迫起来抗争了,于是在1956年自发进行了一个区别于苏联替他们内定领导人的选举,希望选举出真正考虑波兰本国利益的领导人。
这让赫鲁晓夫十分气愤,于是亲自坐飞机飞抵波兰,要求参加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全会,试图阻止哥穆尔卡这一波兰人自己选举出来的领导人上台。
在会议中直接大骂波兰领导人“背叛社会主义”,并威胁将调动苏联军队干预。
但是波兰这个被二战摧残过的国家反而被激起了怒火,全国军民动员起来,一副不怕与苏联对峙的剑拔弩张态势。
教员得知该事件后,在1956年10月21日的会议上明确指出,赫鲁晓夫这种行为是完全的霸权行为。
并强调中共中央坚决反对这样做,如果不听劝告,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将公开谴责你们。
此刻不仅是中国这么想,很多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都在此事件上与波兰产生共鸣,但迫于苏联的强权,中国是唯一一个公开支持波兰的社会主义国家。
尤其在同年,匈牙利效仿波兰爆发了更激烈的起义,不过同样遭到了苏联镇压。
在中国发表公开声明的同时,还派遣了代表团前往莫斯科,通过外交渠道向苏联施压,要求其尊重波兰主权。
这场会议中,中国的代表周总理对赫鲁晓夫进行了严肃批判,痛斥赫鲁晓夫是帝国主义。
而赫鲁晓夫则事后称周总理是来“上大课”的。
事件最后苏联骑虎难下,最终选择放弃了干涉波兰的选举。
从这个事件之后,在红色阵营中教员的形象变得高大起来了,中国也得到了共产国际更多的尊重和重视。
这一时期,教员在国际共运中的威望甚至一度超过了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
但是共产国际领导人地位的动摇让赫鲁晓夫大为恼火。
也就此拉开了中苏彻底交恶的序幕。
不久后的这场巨变,将会给新中国的发展带来巨大打击。
但是从苏联决定大规模援助新中国,而新中国维护主权的决心又绝不会动摇来说,这个结果或许从一开始就是注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