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大明状元黄子澄(第3页)

  至于这个满分,为什么定为一百二十分而非一百分,这个朱四我当初也是跟李善长反复讨论后才定下来的。

  古代讲究天干地支,天干十个,地支十二个,两两排列组合的就是一百二十个,代表圆满。

  此时听到朱四维的话,李善长摸着胡须和声道:“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嘛,说实话,就王爷出的这个卷子,老夫恐怕连四十分都拿不到!”

  这两人在后世名声并不好,不过朱四维并不会因此就把这两人武断地从名单里划掉,科举考试最重要的就是公平公正,只要人家的分数是正儿八经考出来的,那就没有理由因为将来可能犯的错就给对方以不公正的对待。

  反正将来如何使用对方还有待考察,大不了将来极力阻止他们进入中枢就是了,若是在六部或者地方做官,应该也不会太差。

  实在不行就把他们放到格物宗搞一辈子科研也行。

  朱四维和李善长拿着名单直接去了宫里面见朱元璋,而后等朱元璋用御笔给一甲三人最终定下最终名次,这就是状元榜眼和探花了。

  严格来说分数出来前三名谁是状元谁是榜眼谁是探花应该已经定了,之所以增加最后由皇帝圈定这一步,自然是为了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同时让皇帝也有个参与感,不然会显得这考试完全就跟皇帝无关一样。

  接下来就是张贴金榜,然后陪着朱元璋参加琼林宴。

  琼林宴上,朱四维作为主考官,自然引得这三百多名进士们纷纷口称座师向他敬酒。

  朱四维心情也不错,看着这几百名新科进士,他恍惚间才觉得,格物科学的普及终于有点效果了,这三百多人是格物科学的第一批受益者,将来也是格物科学推行下去的第一批干将。

  正在这时,沉默已久的系统终于又有反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