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许是看她过得好,心里不舒服了


  “躺那么远做甚,”赵瑾瑜一把将她捞过来,按在自己怀里,才道,“百姓现在都在都畿道观望,西迁的人数并不算多。”

  六月份虽然多地起了小规模的蝗虫,但因小麦抢收的及时,损失倒也没多大,只是苦了河北道的百姓,辛苦耕种一季麦,眼看成熟了,却让夏侯修霸占了。

  西迁的政策下达后,西边也起了战事,大多数百姓都选择先去都畿道避难。

  “战乱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平息的,夫君能做的都做了,百姓若非迫不得已,不愿意离开故土,等西边稍安,或许西迁的百姓会多一点。”

  “我已下诏让都畿道各州官府妥善安置难民,若有想西迁无口粮的,凭路引发放足够走到下一站的口粮,每到一个州府,凭路引可以去卤肉铺子领一份卤肉。”

  他目前也只能为百姓做到这么多,朝廷招兵买马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战乱也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平息的。

  “那你银钱够不够,不够我有。”陈琬琰在他怀里翻了个身,“咱们基金会可用的资产还有不少,外头的物价还算稳定吧?”

  “银钱我有,你的自己留着。”赵瑾瑜爱怜的在她额头落下一吻。

  “基金会的大商贾配合太府寺稳定物价,河南道有葛大山,淮南道有罗家压制着,黔中和岭南有万岁山,剑南和山南西道有薛时,各地日常刚需涨幅不大。”

  江南东道有赵敬淮、李珩和沈家旁支相互配合,全国各地都有他的人在控物价,应当乱不了。

  “哇,我夫君真厉害!”陈琬琰在他脸上吧唧亲了一口,骄傲的说,“谁也比不上我夫君脑子好使!”

  许是赵瑾瑜的政令激励了百姓,大量青壮主动投身军营,众人都盼望早日结束战乱,让家人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赵瑾瑜运筹帷幄的坐镇在朝堂,从各处调兵调粮支援河北道,将叛军拦截在相州。

  太医署也将各地培养的医学生招募在一起,带着药草奔赴相州与凉州战场。

  朝堂之上,暗潮涌动。

  荀易道:“兖王一直没有动静,有安东国配合安海侯带领的五万镇东军夹击新罗国,新罗国的军队目前无法去相州与夏侯修汇合。”

  洺王虽未明着造反,但他不阻击夏侯修,还放他路过洺州攻打相州,就是与其同流合污,他只怕正在整合手里的将领,不出三月就能举旗攻打相州。

  如果这个时候兖王伺机而动,与新罗国合伙夹击安海侯,骠国和契丹转头攻打安东国,那镇东军只怕要危。

  咸阳王道:“如果镇东军失利,相州战场的压力就会变大,相州目前只有三十万兵力,形势对我们很不利。”

  天气炎热,高强度的作战将士们都难以承受,敌我双方中暑热的不在少数。

  装甲兵热的没机会上场,战马的作战能力也比较差,普通步兵不敢随意靠近相州军弓弩射程,所以攻势并不猛烈。

  而且洺王离开太久,不知是遇上了麻烦,还是被赵瑾瑜连番操作整蒙了,整合兵源的速度有些慢。

  所以相州目前的压力并不大,倒是安海侯那边打的十分激烈。

  兵部郎中甄泯道:“河南道的曹王和颖王蓄势待发,只要安海侯在战场稍有失利,他们很有可能会带兵围攻相州,我们必须尽快从镇东军抽调兵力支援安海侯,尽早打下新罗国。”

  赵瑾瑜凉凉的瞥了他一眼,他留下河南道小部分镇东军,就是为了牵制河南道的兖王、曹王、颖王等人。

  若是他把河南道所有镇东军兵力调去攻打新罗国,一旦河南道的藩王举旗,与夏侯修一起围剿安海侯。

  那他再从淮南道调剩余的镇东军支援,淮南道没了防线,淮南道与江南东道的藩王举旗,镇东军就会全部湮灭在河北道。

  甄泯家是武将世家,他难道不知镇东军驻守在淮南的重要性?

  甄泯被赵瑾瑜看的脊背发凉,硬着头皮说:“骠国、契丹与蒙国马上作战能力较强,待天气凉爽,他们的优势就能发挥出来,严都督不一定能守住相州。”

  “我们若是能先将新罗国逼退,安海侯就能与相州夹击他们,我们的胜算也会高出不少。”

  荀易摸不清楚赵瑾瑜现在是个什么想法,镇北军放敌国精锐入境,他只防御不攻击。

  阻挡契丹与骠国的入侵速度,耗费巨资命官府帮助河北道的百姓安全转移,控制住物价,给人一种十分轻松的错觉。

  若不是朝廷在大量招兵买马铸造武器,他都以为河北道只是遭了大天灾,而不是起了大规模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