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娘娘离魂并非受惊所致


  原来是蒙国联合膘国、契丹、新罗国向赵国发来了劝降书,要求赵国割地赔银,否则就要另奉洺王为帝。

  主战派和主和派各执一词,将利弊分析的头头是道。

  “蕃国在西南边境集结了四十万大军,蒙国在西北边境集结了三十万大军,蕃国三十万京畿王师正赶往两国边境,镇西军只有二十万。”

  “南边的琉国与南海国也蠢蠢欲动,镇南军能调往西边的将士不足五万,北边如果不能停战,我们腹背受敌只怕……”

  赵瑾瑜沉声道:“只怕什么?何大人不妨说个明白。”

  何驸马抿唇道:“蒙国在西北边境增军三十万,北边境增军十五万,目前北边境最少有三十五万驻军,膘国边境驻军十万、契丹十二万、新罗国十六万,夏侯修率领的镇北军三十万。”

  他每报一个数字,朝臣的脸色就黑一分,说的人心惶惶,原本主战的大臣,也不禁开始摇摆。

  “百万雄师压境,还不算后续援军,我朝在编将士全部加起来也不过一百五十万,除却分散在各州府的驻军,京都三十万守军,可用的兵将不足百万,如何与之对抗?”

  赵瑾瑜冷笑,这人倒是把朝廷的兵力摸的清楚,几国联合派出百万大军,可见是某些人将这些机密都传递出去了。

  他不屑的说道:“一群乌合之众,人数多又如何,何都尉只算了镇西军,而略过剑南道边境的守军,太过危言耸听。”

  蕃国压上全国的兵力来送死,他正好联合两位舅兄,趁此机会蚕食掉蕃国。

  上官清道:“天旱蝗灾起,前些日子多处粮仓失火,粮储损失过多,秣马厉兵粮草先行,在粮储不足的情况下,两头开战实非明举,还望陛下三思!”

  贺正尧也跟着劝说:“战事起,物价必然飞涨,百姓苦不堪言,陛下是为百姓考虑的明君,忍心看他们受苦受难?”

  福满余光瞥见陈琬琰的衣角,悄悄退下高台,嘱咐小内侍给她抬个坐榻。

  苏润道:“战争不是我们挑起的,割地赔银躲得过一时,躲不过一世,各国都有天灾,我朝有高产的红薯,一年可种两季,这仗我们打的起,只怕他们耗不起,你们怎能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崔识道:“正编军人数少,并不代表我们无兵可用,战起府兵立马就能应召上战场,符合条件的百姓也要服兵役,朝廷自贴出募兵的公告主动入伍者众,全国人口五千万,难道我们连几十万兵源都征不出?微臣认为可战!”

  林太傅不赞同的说:“即便有兵,但朝中并无多少武将可用,要知纸上谈兵易,行军遣将难,新招募的兵士没有作战经验,如同一盘散沙,这样上战场和送死有什么区别?”

  头发灰白的卢阳候出列道:“微臣请令带兵北征,不击退敌军势不还!”

  安海侯也出列道:“西北有善战的萧王,微臣请愿北征,不赍斗粮,饥食虏肉,渴饮其血,横扫敌军!”

  赵瑾瑜挑眉,这是打算自带军饷御敌了?

  殿内的大臣也被他整蒙圈了,看傻子似的看着安海侯,有银子没处使了吧?

  在卢阳候与安海侯的带领下,又有几位武将出列,表示愿意带兵北征。

  何驸马道:“即便有兵将,可武器从哪里来,难道让百姓扛着锄头上战场?”

  兵部郎中甄泯犹豫的说道:“听闻洺王还有至少五十万私兵……”

  一语激起千层浪,众人刚燃起的信心,瞬间被他浇灭,紫宸殿内安静的落针可闻。/

  耿淳出列:“陛下容禀,微臣的姻亲薛县子,托微臣代为捐献二百万两白银,一百万石粮草,二十万石药材,以供军需。”

  咸阳王偷眼看上方的赵瑾瑜,出列道:“全国府兵约有百万,若有足够的银两支撑,兵部加紧打造兵器,招募的新兵训练三月即可奔赴战场。”

  “微臣,愿捐献全部家财支持朝廷北讨西征!”

  赵瑾瑜饶有兴趣的看向温侍中,这人真是识时务,知晓苏崔二家的保命之法,还知道瞅准时机将功赎罪。

  温侍中一脸坚毅,半弓着身子道:“国家有难,微臣一介文臣不能上阵杀敌,但也愿为君分忧!”

  自从皇帝将三位王爷及家眷全部放回封地,他便猜出皇帝必定留了后手,否则太上皇辛苦把人扣在京都,如何这么轻易就将人放走。

  唐仆射也跟着道:“微臣也愿为君分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