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原来皇后喜欢这样(第3页)

  “张氏一族犯了十不赦中的谋反、谋叛、谋大逆,策划背叛朝廷企图发动政变,侵犯了帝王威严,微臣以为应当诛九族以儆效尤。”温侍中道。

  郑国公心中一紧,出列道:“微臣以为不妥,陛下已经下令赦免了部分张家族人,如何再下令诛其九族,温大人此言岂不是拿皇命当儿戏?”

  虽然他知道夏家肯定会咬死张家谋反,洗白自己,但没想到温侍中这么快就从夏家人手中抠出证据,保不齐这是夏家在试探赵瑾瑜对他们的态度。

  戴照霖沉着脸说:“陛下金口玉言,岂能随意更改,流刑亦是仅次于死刑的惩罚,况且主要案犯已经伏法,温侍中为何还要逼迫陛下?”

  据羁押案犯的刑吏回报,已有百十人丧命于流放的途中,能健康到雷州的又有几人?

  陛下对张家施以仁义,固然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中宫,更多的是不想激化夏家和朝廷的矛盾,想用温和的手段劝降夏家,否则早就给夏家定罪了,而不是让严家去河北道接触五皇子。

  国家一直在无休止的打仗内耗严重,国力衰退,圣上忍着盼着丰收屯粮呢!难道要让朝廷的粮仓都是空的吗?

  温侍中固执的坚持己见,“微臣只是就事论事,张仲礼确实冒犯了太上皇,陛下不严惩岂非不孝?”

  陈琬琰眉心跳了跳,一个不孝的帽子扣下来谁能接得住?历朝历代皆以孝治国,他今日这般言语,日后难保不会恶言赵瑾瑜为了掌权,才将太上皇赶去西宫。

  这不是授人以柄,煽动人讨诛他吗?

  可赵瑾瑜今日若是向他投降,日后又该如何御下?

  幸好景睿帝虽然迁宫离开,赵瑾瑜也没搬去福宁宫的打算,否则真要坐实了不孝的恶名。

  郑国公恼火的说道:“温侍中大人这般言辞无状,实乃大不敬!”

  郑凝雪好不容易虎口脱险,他这个做父亲的绝不能再看着她去送死!

  维护圣上就是保护他的女儿,他誓死保卫赵瑾瑜!

  田中书在心里叹了口气,出列道:“温侍中虽然言辞激烈,但也是为了陛下的着想,还请陛下莫怪,张家窃国确实罪大恶极。”

  “但圣旨已下,也断无随意更改的可能,温侍中也莫要逼迫陛下了,不若静下来想个两全之策。”

  有了田中书这个和事佬,温侍中明显收敛了脾气,语气也放软了些,“赦免过的人就不再处罚,未赦免的人按律赐死,陛下以为如何?”

  郑国公闻言暂时闭了嘴,所有人都看向看似淡定的赵瑾瑜。

  温侍中又添了一把火,“张家人辱中宫,便是不尊圣上,若是不罚,岂不是助长他人不尊皇室?”

  陈琬琰恨不能冲出去打他一顿,这不是明晃晃的说她被人污了清白,赵瑾瑜头上一片绿吗?

  他们就是这样在朝堂上逼迫她夫君的?

  宣平县公实在听不下去了,出言道:“温侍中慎言,中宫乃是蜀国和南诏国亲封的公主,温侍中如此不严谨的言论,会对三国的友好关系产生影响。”

  温侍中明显对他的话有些忌惮,若是再继续揪着不放,便有挑拨三国关系的嫌疑,转口说道:“微臣以为陈家乃是国戚,陈国舅的正妻张氏乃是逆臣之后,不堪为正妻。”

  陈琬琰翻了个白眼,这人可真能扯,扯了这么多,就是要闹的她陈家家宅不宁。

  先是要宰尽张家族人,又退一步放过赦免过的人,顺便影射张家人给赵瑾瑜带绿帽子,挑拨他们夫妻二人的关系,最后话锋一转要夺了张若华的正妻之位。

  赵瑾瑜现在赐死张家族人就是言而无信,想想也知道他不可能做这种自打脸的事情,可不赐死,就默认他是个窝囊废!

  “狗东西!”陈琬琰低声咒骂了一句,几句话把他们夫妻都骂了。

  罢了张若华的正妻之位,就是干预臣子家事,依陈明玄对张若华的维护程度,指不定会抗旨大闹,他又要高举着弹劾的旗帜来搞事情了。

  这明显就是针对她的。

  若是他一开始提出废了张若华,朝堂上会有大把的人说那是臣子的家事,可他从国事一步步退到这里,便再没人多言了。

  否则就有和他故意作对的嫌疑,升职加薪就别想了,升职举荐书送到门下省,他肯定会给裁了!

  冯太师见殿中众人皆不言语,神情严肃的说:“那是臣子的家事,陛下如何管得?温侍中是故意为难陛下?”

  “陈家是国戚,当了国舅,他的事便是国事,陈国舅如果没有谋叛之心,为何要包庇谋叛罪臣的家眷?”温侍中毫不留情的质问,“若他忠于朝廷,难道不该主动将其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