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娇太子成了我的心尖宠意尽欢陈琬琰赵瑾瑜
第559章:炒粮有风险(第3页)
她让刘启下了江南,了解了一下江南的织造坊。
但发现纺织行业的水很深,想纺织出好的料子,还得看丝与绣娘的手艺,而且料子的种类繁多,而她现在根本没有那么大精力去拓展这个陌生领域。/
赵敬淮知道她是被人坑怕了,便直接给了她吃了一颗定心丸。
永嘉郡王府有自己织造坊与茶园,一直给朝廷御贡茶叶与布匹等物,他会给她继续供货,让她不要把生意铺的太开,她在京都势单力薄,不能把精力都浪费在这些事情上,让她偶尔放松精神去享受慢生活。
她得了赵敬淮的准信,将小凉州的铺子与金山做了对接,相互给对方供货。
她的商队不进陇腹,金山的商队也不用来京都,还能拿到江南的好物,既不破坏陇右道的规矩,又能各取所需,互惠互利。
京都的粮价如同赵瑾瑜预料的那般,第一次补贴之后百姓以五钱的价钱购得了粮食,第二次补贴以六钱的价钱购得之后,五月的下半月,平准署便将粮食价格调整到正常的七钱。
六月的上半月就将价格稳定在了七钱,下半月又补了一次粮票稳固价格,七月便取消了补贴政策。
陈琬琰更是放出了风声,说此次挂爱心牌子收粮票平价卖粮的商户,都是爱心基金会的成员。
陈琬琰当然也稍带了赵锦锋和赵锦锡,毕竟这二位也在基金会捐了款,只不过赵锦锡粮收的晚了,收购的价钱也高,因此没赚到什么钱,还赔了一些。
他原本是想等着京都的大粮商炒粮价,炒的再高些再出手的,没想到她和赵瑾瑜会突然搞这么一出,朝廷忽然拿出了有效的措施控粮价,他只能趁着有补贴还有的赚的时候,将手中的粮食尽量都出售了。
只是因为粮票有限,市场上粮食充足,没能让他如愿。
这都得归功于脑袋好使的赵瑾瑜,随着粮价的上调,补贴比例也随之降低了,等粮食涨到七钱之时,粮票只补五钱,国库出三钱,爱心基金会补二钱。
他的粮收购价在七到九钱,七钱有补贴时他还能大赚一笔,等价钱稳定在七钱并且取消了补贴政策,他就只能含泪亏钱卖啦,之前卖粮的赚的银钱又都填了亏损的账。
也正是有他和赵锦锋的放手,加上那些世家的清仓,使得京都粮食储量充裕,才能这么快稳住粮价。
而京都炒粮的大粮商就没他们运气这么好了,因为没有拿到朝廷发放的补贴,高价收购的粮食在手中握了三个月,最终认命的以七钱的价格售卖了。
这事儿也让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和平年代炒粮是有风险的。
至于补贴降低这事,赵瑾瑜事先也没告诉陈琬琰,她还以为能让买她粮的府上赚些银钱呢,结果真的是白干活!
幸好都是有存粮的大户人家,虽然打了白工,倒是也没少赚。
她也再一次的领略到了赵瑾瑜的治国才能!
也看到了张家人的唯利是图。
陈青岩收到京都有关粮价的消息,却陷入了沉思,也许上辈子不是赵锦锋不给他粮,或许是他……根本就山穷水尽无粮可调了。
但发现纺织行业的水很深,想纺织出好的料子,还得看丝与绣娘的手艺,而且料子的种类繁多,而她现在根本没有那么大精力去拓展这个陌生领域。/
赵敬淮知道她是被人坑怕了,便直接给了她吃了一颗定心丸。
永嘉郡王府有自己织造坊与茶园,一直给朝廷御贡茶叶与布匹等物,他会给她继续供货,让她不要把生意铺的太开,她在京都势单力薄,不能把精力都浪费在这些事情上,让她偶尔放松精神去享受慢生活。
她得了赵敬淮的准信,将小凉州的铺子与金山做了对接,相互给对方供货。
她的商队不进陇腹,金山的商队也不用来京都,还能拿到江南的好物,既不破坏陇右道的规矩,又能各取所需,互惠互利。
京都的粮价如同赵瑾瑜预料的那般,第一次补贴之后百姓以五钱的价钱购得了粮食,第二次补贴以六钱的价钱购得之后,五月的下半月,平准署便将粮食价格调整到正常的七钱。
六月的上半月就将价格稳定在了七钱,下半月又补了一次粮票稳固价格,七月便取消了补贴政策。
陈琬琰更是放出了风声,说此次挂爱心牌子收粮票平价卖粮的商户,都是爱心基金会的成员。
陈琬琰当然也稍带了赵锦锋和赵锦锡,毕竟这二位也在基金会捐了款,只不过赵锦锡粮收的晚了,收购的价钱也高,因此没赚到什么钱,还赔了一些。
他原本是想等着京都的大粮商炒粮价,炒的再高些再出手的,没想到她和赵瑾瑜会突然搞这么一出,朝廷忽然拿出了有效的措施控粮价,他只能趁着有补贴还有的赚的时候,将手中的粮食尽量都出售了。
只是因为粮票有限,市场上粮食充足,没能让他如愿。
这都得归功于脑袋好使的赵瑾瑜,随着粮价的上调,补贴比例也随之降低了,等粮食涨到七钱之时,粮票只补五钱,国库出三钱,爱心基金会补二钱。
他的粮收购价在七到九钱,七钱有补贴时他还能大赚一笔,等价钱稳定在七钱并且取消了补贴政策,他就只能含泪亏钱卖啦,之前卖粮的赚的银钱又都填了亏损的账。
也正是有他和赵锦锋的放手,加上那些世家的清仓,使得京都粮食储量充裕,才能这么快稳住粮价。
而京都炒粮的大粮商就没他们运气这么好了,因为没有拿到朝廷发放的补贴,高价收购的粮食在手中握了三个月,最终认命的以七钱的价格售卖了。
这事儿也让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和平年代炒粮是有风险的。
至于补贴降低这事,赵瑾瑜事先也没告诉陈琬琰,她还以为能让买她粮的府上赚些银钱呢,结果真的是白干活!
幸好都是有存粮的大户人家,虽然打了白工,倒是也没少赚。
她也再一次的领略到了赵瑾瑜的治国才能!
也看到了张家人的唯利是图。
陈青岩收到京都有关粮价的消息,却陷入了沉思,也许上辈子不是赵锦锋不给他粮,或许是他……根本就山穷水尽无粮可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