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但是被老朱诛十族河套大圣爷
第240章 没地种的百姓就是隐患(第2页)
“吴地的百姓想种地,可没地可种啊,有限的耕地被掌握在商族和大官手中,在吴地想要当佃农都得排队。”
“如此百姓没地,便也没有了生计,多数走投无路的百姓,只能去当海盗,这也是吴地海盗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陛下您多次派兵剿灭海盗,当时是杀光了,可没过一段时间,海盗便又如雨后春笋一般长了起来,这便是治标不治本。”
“如若不解决百姓的生计问题,百姓便是海盗源源不断的后备军啊!”
“嘶!!!”徐达没控制住地倒吸一口冷气。
刘秀就差没指着老朱鼻子批评他了,老朱剿灭海盗的功劳在刘秀的嘴里倒成了治标不治本的昏招!
试问天下间,还有谁敢这么质疑老朱?!
或许有过,
但现在应该都已经两三岁了。
老朱闻言面色铁青,顿了一会儿后转身看向徐达,徐达惶恐拜倒,
“刘秀有口无心,还请陛下莫要怪罪。”
老朱看了一会徐达,忽地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哈,天德啊,你看看他!竟然敢说咱做错了!可偏偏说得又让咱开口都还不了嘴!”
“哈哈哈哈!好!好啊!刘秀,你很好!”
朱元璋顿了顿,搓着手说道,“咱还是想浅了啊。照你这么说,其实不一定也非要重商,大可以将吴地的百姓迁移到燕地。”
“只要到迁移到燕地,咱给地给政策,还有来年你说得那开中法真正实行起来,不怕他们不愿意去燕地。”
“如此重农固本,方是利国之策。”
刘秀闻言暗自佩服,自己只是把这个问题点了出来,老朱三言两语就说出了解决办法,而且历史也确实是如此发展的,
老朱以古人的视野,只是往前一看,就看到了一两百年之后的事情,
这番远见,难怪能在元末群雄中,硬生生的杀出来!
比力量更加重要的是智慧,
老朱便拥有着大智慧!
朱元璋说得不错,不仅是不错,可以说是直接给出了最优解,
但老朱的历史视野毕竟不如刘秀,朱元璋是立于现在往后看,而刘秀则是立于未来往前看,
“如此百姓没地,便也没有了生计,多数走投无路的百姓,只能去当海盗,这也是吴地海盗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陛下您多次派兵剿灭海盗,当时是杀光了,可没过一段时间,海盗便又如雨后春笋一般长了起来,这便是治标不治本。”
“如若不解决百姓的生计问题,百姓便是海盗源源不断的后备军啊!”
“嘶!!!”徐达没控制住地倒吸一口冷气。
刘秀就差没指着老朱鼻子批评他了,老朱剿灭海盗的功劳在刘秀的嘴里倒成了治标不治本的昏招!
试问天下间,还有谁敢这么质疑老朱?!
或许有过,
但现在应该都已经两三岁了。
老朱闻言面色铁青,顿了一会儿后转身看向徐达,徐达惶恐拜倒,
“刘秀有口无心,还请陛下莫要怪罪。”
老朱看了一会徐达,忽地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哈,天德啊,你看看他!竟然敢说咱做错了!可偏偏说得又让咱开口都还不了嘴!”
“哈哈哈哈!好!好啊!刘秀,你很好!”
朱元璋顿了顿,搓着手说道,“咱还是想浅了啊。照你这么说,其实不一定也非要重商,大可以将吴地的百姓迁移到燕地。”
“只要到迁移到燕地,咱给地给政策,还有来年你说得那开中法真正实行起来,不怕他们不愿意去燕地。”
“如此重农固本,方是利国之策。”
刘秀闻言暗自佩服,自己只是把这个问题点了出来,老朱三言两语就说出了解决办法,而且历史也确实是如此发展的,
老朱以古人的视野,只是往前一看,就看到了一两百年之后的事情,
这番远见,难怪能在元末群雄中,硬生生的杀出来!
比力量更加重要的是智慧,
老朱便拥有着大智慧!
朱元璋说得不错,不仅是不错,可以说是直接给出了最优解,
但老朱的历史视野毕竟不如刘秀,朱元璋是立于现在往后看,而刘秀则是立于未来往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