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没地种的百姓就是隐患


  老朱的想法很纯朴,也很直接。

  好的农民,就是那些在地上安心耕种的农民,

  有恒产者有恒心,最重要的产业便是地产,在华夏的观念中,什么花里胡哨的都不如一块耕地强!

  农民不种地,不仅国家税收没地方收,而且还容易产生街溜子,古代的街溜子可与现代的完全不同,

  说得好听点叫游侠,说得不好听就是盗匪,纯粹是社会不安定因素。

  朱元璋还叫做朱重八的时候,便是给地主家做佃农,

  虽然他厌恶地主,但他也知道,若没有这块地,自己家只会过得更惨,

  所以建立大明之后,老朱一直把农业当作是立国之基!

  朱元璋微微皱眉道,“就业?农民不好好种地?去就业?国家岂不是乱套了?!”

  徐达也是不解,看向刘秀,不知自家女婿是何意,

  他理解的是,自家女婿想让大量的百姓经商,可商道终归是奇淫小道,产生大量的商人只会扰乱国家秩序。

  这也是朱元璋一直担忧的问题,因此他才如此不遗余力的打击商人!

  可是,朱元璋有一个致命的错误,他打击的商人大多是民间商人,而对于官商合一的大族,朱元璋对他们的态度却很暧昧,

  没明确说可,也没明确说过不可,

  而在洪武朝之后,这个趋势便一发不可收拾,有官场背景的大族,疯狂的兼并土地、吞并小商人,逐渐成为国家经济的巨头,

  这些掌握着大量资源的家族,甚至影响着朝政发展,隐瞒着大量土地和人口,致使朝廷财政迅速衰竭,

  而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税制改革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到底还是治标不治本,

  万历年之后,明朝便是江河日下,一发不可收拾。

  刘秀说道,“陛下,吴地的百姓与其余地方的百姓不同,吴地水网密布,并没有那么多的成片耕地,就算大宋时开发了湖稻、河稻,但与终究比不上燕地那般广阔的耕地。”

  朱元璋张了张嘴,没说什么。

  刘秀继续道,“可吴地的人口却是燕地人口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一处地广人稀,一处人多地少,自然不可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