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大幕拉开,再造舞台(第2页)

 

“市场,拍摄观众喜闻乐见的题材,面向市场,多挖掘观众需求。”

 

邵氏腐朽,在邵维鼎看来最关键的一点是,内部仍然沉溺于六七十年代的电影时代。

 

八十年代新浪潮都扑面而来了。

 

拍的题材还是过去的题材,观众不喜欢看,自然就被淘汰。

 

绍毅府听的若有所思:“那剩下的工业和人才是指什么?”

 

“工业指的是电影工业,核心要素就是“职责分工”,而电影工业化即任何事情都可以项目化,标准化,流程化。”

 

“这不就是我们的大片场模式吗?”绍毅府自豪道。

 

“老豆,你那哪是工业化啊,完全就是小作坊生产模式,只不过这个小作坊大了好几倍罢了。真正的电影工业化,就算是每一个环节,都有最专业的人去完成,精确到每个环节确定相对应的价格。”

 

“在一部商业大片的生产周期中,参加制作出来的企业总数甚至都可能达到几百个之众。 ”

 

“这一点,我们邵氏能做的到吗?”

 

“老豆你想的只是尽可能压缩成本,将电影当做工厂的产品廉价的生产出来。”

 

“这不是工业化,真正的工业化电影,是高效、专业、标准。”

 

邵维鼎的这番话,将绍毅府说的哑口无言。

 

这种改革,他改的动吗?

 

“那人才呢?具体是什么意思。”

 

见绍毅府沉默了下去,方艺华问道。

 

邵维鼎回答道:“明面上的意思,就是人才的培养,人才的挖掘。”

 

“说动手言之过早。”邵维鼎云淡风轻道:“只是先拿下一道筹码罢了。”

 

金门大厦早就被他视为囊中之物。

 

虽然明面上出价是17亿,但是到时候在整个金门大厦的交易过程中,只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账面操作”来“拉高股价”就行。

 

换句话说就是拆了东墙补西墙。

 

他这边付17亿,陈颂倾在其他地方将这笔钱原封不动的还给他。

 

其中十亿都要兑换成佳宁集团的股票。

 

这才是他真正想要的。

 

要知道如今佳宁集团的股价膨胀的速度,一点都不比斯沃琪集团慢。

 

它的市值已经来到了四十三亿。

 

在港岛,要论操盘股价,除了邵维鼎之外。

 

也就是这个陈颂倾了。

 

只是与邵维鼎高调的方式不同的是,陈颂倾选择的是夸大自己的背景,进行包装。

 

做出一个惊天大局,引众人入瓮。

 

为了塑造公司的专业形象并提高其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他聘请行业专家和学者来展示他的实力和公司的实力。

 

至于他自己,则从来不在公众场合露面,塑造出一个神秘形象。

 

再者,他不断收购港岛和全球各地的公司,进行宣传造势,作为佳宁集团业绩增长的证明。

 

至于资金从何而来,邵维鼎知道的一清二楚。

 

无非就是地产商常用的那套,地皮反复抵押从银行上拿钱。

 

汇丰,渣打都是他的借贷对象。

 

但是最大的金主却是隐藏在陈颂倾身后的裕民银行。

 

只不过陈颂倾太过贪婪了。

 

银行的钱满足不了他的胃口,所以将目光对准了股市。

 

为了将股市这个蛋糕做大,他开始围绕着金门大厦做起了局。

 

百亿诈骗。

 

诈骗的除了一众银行,就是港岛百万散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