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马上就用不完了(第3页)

 各族习俗不同,语言亦有差距,而唯有一种东西是不变的。

 利益!

 朱元璋看着自己的儿子,眼神里真切的露出了震撼之色。

 这些,是他一个皇帝都未曾想到过的领域。

 “那接下来……。”朱元璋问道。

 “接下来,就是改币!”

 朱棡道。

 朱元璋盯着他。

 两父子这一场烛前夜话,彻底将大明未来十年的道路给规划的明明白白,起居注上记载,这一场夜话,晋王阐述了几个关于以钱治国的观点,

 “你要从钱开始下手?”朱元璋问道。

 “是。”

 大明的铜荒已经是旷日持久的难题,华夏故土铜产量稀少,加上各大家族联手囤铜,老百姓手里流通的铜币少的可怜,这也是经济一直没办法成长的原因。

 “怕是没这么简单,你可知道,江南各省的各大家族已经在抛出铜币,市面上的铜荒已经有所缓解!”朱元璋摇头道。

 他走到一旁的架子前,取出一本奏本。

 “这是江西那边的官员上的奏本,根据这段时间的情况来看,你所打造的银商行已经让他们有所察觉!应天府境内涌现大量的铜币,怕是马上你的银商行就要迎来一场银荒了。”

 “银价飞涨,你之前换出去的银币,可都是亏的。”

 “这种时候你的银商行还每日几万贯的兑换,你还撑得了多久?”

 朱棡有些好奇,朱元璋说的这么事无巨细,难道他提前了解过了?

 “父皇是如何……。”

 对于这样的事情,朱棡并没有过多的惊慌,所有人都以为他在用银币挽回纸钞的失误,朝廷目前也没有继续印刷纸币,所以他们理所应当的认为银币就是下一步朝廷的主流货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造成这个误解主要是两点

 一是因为朝廷发行纸钞引起了一连串的反应,商人们集体反对,影响了大片地区的经济,所以他们自然而然认为纸钞制度是错误的,朝廷想要更改,就必须在既解决钱荒,又挽回损失的基础上施行新政策,所以这自然而然会让人联想到银币。

 二是银这种贵金属价格十分稳定,即便是富户们也无法大量囤积。因为百姓买不起,更消费不起,所以囤银没有利益,所以以银代铜,朝廷只要解决了辨别难题,就是一个比铜钱要好上许多的法子。

 “这些事,咱不给你盯着点,咱心里没底。”

 朱元璋倒是光棍,淡然的便说出他在暗中注视着这一切。

 朱棡点了点头。

 “多谢父皇。”

 朱元璋在殿中踱步,负手而行:“大族囤钱,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囤钱一举,大族至少可或许三个利益。”

 “其一、铜币经由朝廷散发到民间,大族或许铜钱,将其囤在家中,市面流通钱币越发减少,以至于钱越来越值钱!但朝廷手里无钱,百姓手里无钱,反而有钱的成了他们。”

 “其二、将铜币熔炼做成铜器,价格翻倍。”

 “其三、熔好币铸坏币,每年朝廷收回来的钱币,三成都是经过熔炼的次币,掺杂各种东西,品质奇差。”

 朱元璋的这些,就是富户们囤钱的利益。

 在西南有些地方,州府流通的钱币甚至脆若土石,一掰就断。

 朱棡沉默了一会,面对朱元璋的眼神,朱棡问道:“父皇应该已经知道了儿臣要做什么了吧?”

 朱元璋盯着朱棡。

 目光深邃。

 就这么直勾勾的盯着。

 似乎是想要将朱棡给看穿一样。

 一时间,两人的气氛变得有些僵硬。

 ……

 “你啊。”

 良久,朱元璋摇头苦笑了一声。

 他走回书案,甩袖坐下,严肃道:“该说你胆大妄为,还是说你其他的?”

 朱棡愣了一下,旋即看着朱元璋严肃的脸,笑道:“爹,民间抛售铜钱,本就是在帮咱们,而且他们要换银,那就让他们换呗,马上咱们大明就有用不完的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