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马上就用不完了(第2页)

 不多时,一条巴掌大的鲫鱼被提了起来。

 “正好,回家给你嫂子熬鱼汤。”

 ……

 从古至今,各朝各代。

 财富积累到了某个程度,就会沉淀在土地之上。

 富户大族们在长时间的积累和敛财之后,会积累普通人一辈子无法想象的财富,而最终的流向,就是将其转化为不动产,无止境无休止的买地或者房。

 只要王朝不更迭,只要世道安稳,这些土地,就永远姓他们的名字。

 农耕社会,土地就是根本,就是寻常人所信仰的最高神。

 而这样的形式就像是一条永不断流的河流,流入一个没有出口的大湖,盈满则溃。

 这就是各朝各代都躲不掉的一个现象。

 土地兼并。

 朱棡想要将这一潭目前尚未累计满盈的湖水给变成活水,所以创办了兴国商会。

 而兴国商会逐渐发展之下,已经开始影响到正常的朝政运行。

 甚至,在某些地方,人们对商会的依赖超过了对朝廷的依赖。

 朱棡选择了在傍晚时分入宫。

 赶到朱元璋寝宫的时候,殿内的烛火刚好亮起。

 由太监通报之后,朱棡进入了乾清宫。

 烛火下,朱元璋看着奏本,最显眼的是他双眼上带着的老花镜,单手扶着镜框,将手里的奏本微微拿开二尺,看着上面的文字,老朱抿着唇,眉头深锁。

 朱棡就这么静静地的站在那里。

 大致一刻钟后,朱元璋才提笔沾墨,再三斟酌之后,落笔写了一段话。

 等到批阅完这本奏本,他才抬头,声音浑厚的道:“来了多久了?”

 朱棡稽首:“回父皇……。”

 老朱摆了摆手:“行了行了,找个墩子坐着,咱正好有事问你。”

 “啊?……哦。”

 朱棡挠了挠头,乖乖坐下。

 “云南一事当初是你提出来的,你为什么那么确定,那些土人会相信朝廷呢?土司才是他们的首领,为何不相信本族人,而会相信咱?”朱元璋问道。

 朱棡精神一振,问道:“可是云南有结果了?”

 朱元璋微微一笑:“不算,只是几个土人的部落族长愿意向咱们效忠,并且派出族中的子弟参军,沐哥儿来了折子,问下一步怎么办。”

 “这可是个好开头!”

 朱棡惊喜道:“若是这样,朝廷对云南可以说是不费一兵一卒就打通了,只要安置好了这些愿意效忠的部落,那剩下的就不足为虑了!”

 朱元璋白了他一眼:“夸你两句就找不着北了?”

 “嘿嘿,这不是有了成效嘛!父皇刚刚不也开心了?嘴皮子都笑咧开了……”朱棡嘿嘿笑道,声音越发小了。

 老朱瞪了一眼朱棡,不过随即仰头,用下巴示意了一下朱棡继续说下去。

 朱棡坐直身子,以论事的态度严肃道:“父皇曾在云南吃过一次亏,所以也明白问题出在哪,土司煽动,就是土人治理的最大难题,朝廷派兵打,土司就正好借这个借口煽动土人反击。”

 “土人大多目不识丁,知书懂礼者更是凤毛麟角,一经煽动,便拿起兵器反抗朝廷,因为在他们眼里,朝廷确实是恶者。”

 屏息凝神的朱元璋听着朱棡的话,一下子也联想到了许多。

 在云南的治理上吃过亏的他,采用了儿子的提议,以‘改土归流’的举措来进行革新,以实实在在的利益让土人看到希望。

 团结大多数!

 剩下的小部分人,一旦闹,就会迎接受益者的雷霆怒火。

 沐英以强兵威慑,以土地、物资、粮食以及花花绿绿的外地产物来让土人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不用过着以往那样的日子。分土司的蛋糕,让大多数人得利。

 “如今,一些看到了好处的土人族长同意效忠朝廷,便说明这个想法是没错的,只需要继续深入下去,便可在云南实施王道!”

 朱棡有些激动。

 他虽然打下了漠南,也平定了漠北,但说到底,在内治上他一直是外行。

 这一次云南马政的成功,不仅为大明收复故土,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大明在接纳外族这一点上,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华夏故土种族甚多,按照国土划分,更是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