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长江水清,黄河水浊

听着邹元标的话,左光斗愣在当场,陷入了沉思。

就连坐在一旁的李邦华,也沉思了起来。

片刻之后,左光斗算是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不禁暗自苦笑,自嘲自己确实多虑了。

先不说能不能把江宁和魏忠贤拉下马,反倒是江宁和魏忠贤,只要他们点个头,不知会有多少人争着出手对付自己和杨涟。

就以如今东林党在朝中的势力而言,他和杨涟怕是不知要死多少回了。

左光斗仍带着疑惑开口问道:“恩师,那为何您还让弟子与大洪继续弹劾江宁和魏忠贤呢?”

一旁的李邦华也将目光投向邹元标,同样希望得到答案。

邹元标一脸正色地看着左光斗,问道:“共之,你还记得东林书院的初衷吗?”

左光斗闻言,郑重地点了点头,一脸严肃地说道:“上辅君王安社稷,下报黎民享太平。”

邹元标听后,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共之,那你愿意为了这个理想,搭上自己的性命吗?”

听到邹元标的这个问题,左光斗愣住了,一时不知该如何作答。

看着左光斗的模样,邹元彪微微一笑,说道:“这个初衷,老夫年轻时便时刻铭记于心。

后来入朝为官,老夫屡屡弹劾张居正。

最初,我也和你一样,满怀壮志,想着凭借自己的本事,上辅君王安社稷,下报黎民享太平。

可如今回头再看,那些举动不过是自命不凡、党同伐异、结党营私罢了,早已迷失了自己的本心。

为师错了几十年,如今,为师决定为了当初的那份理想,搭上自己这条老命,只为助江宁一臂之力,希望我大明朝能够重现中兴之象。”

听到邹元标的话,左光斗咬了咬牙,坚定地说道:“弟子愿随恩师一同舍身殉道!”

听到左光斗的回答,邹元标满意地点了点头,再次开口说道:“老夫在江宁身上,看到了当年张居正的影子。

大明何其有幸,能出一个张居正。

大明又何其不幸,仅有一个张居正。

所幸苍天眷顾,如今又出了一个江宁。老夫坚信,假以时日,江宁的成就必定远超张居正。

在江宁的辅佐之下,大明必将更加繁荣昌盛,远超汉唐盛世。”

听着邹元标的这番话,左光斗满脸的不敢置信,疑惑地问道:“恩师,为何您对江宁的评价如此之高,甚至说江宁远胜当年的张居正呢?”

邹元标神色平静,缓缓开口说道:“张居正是儒家出身的弟子,当年推行改革,行的却是法家之事,才有了万历中兴的局面。

只可惜,天意弄人,神宗皇帝与张居正之间渐生嫌隙,最终分道扬镳。

张居正的改革大业也政息人亡,就连他本人,最后也落得个身败名裂的结局。

你可知道这是为什么?”

左光斗听闻,沉思片刻后说道:“应当是张居正当年改革手段过于强硬,得罪了太多人,又与神宗皇帝产生隔阂,所以才最终失败。”

邹元标听完,轻轻摇了摇头,语气平和却又意味深长地说道:“一个只信奉儒家的人,很难成功,因为太愚昧。

而一个只信奉法家的人,很容易失败,因为过于激进。

而一个只信奉道家的人,可能会避世,因为他会自己定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