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龙胆泻肝汤(第3页)
"尝尝这个。"青年医师陈半夏端来青瓷盅,其中沉浮着玫瑰茄、佛手片与黑枸杞,"这是张老为您配的疏肝茶。"窗外的忍冬藤适时递来新采的花苞,为茶饮添了三分清透。
白露时节,仁济堂举办中医药文化展。林清源正在"情志养生"展区演示八段锦,他的动作牵引起阵阵药香涟漪。展柜里,龙胆泻肝汤的拟人画卷旁新增了"体质调理"动态演示——代表脾虚的土黄色光斑正在甘麦大枣汤的滋润下渐转明润。
"这才是真正的中医之道。"陈半夏为参观者解说,"不是简单的症状消除,而是让人体恢复'阴平阳秘'的..."他的解说被孩童的惊叹打断,只见龙胆草与甘草的虚影正从古画中走出,为每位参观者手腕系上五色药络。
暮色渐浓时,林清源在经络铜人前驻足。当他将手掌按在肝俞穴时,整具铜人突然泛起翡翠般的流光。当归的血绸、栀子的金芒、柴胡的青气在经络中奔涌,最终汇聚成生机勃勃的春水碧色。
————————
龙胆泻肝汤 《医方集解》
【组成】龙胆草酒炒 黄芩炒 栀子酒炒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当归酒洗 生地黄酒炒 柴胡 甘草生用(原着本方无用量)
【用法】水煎服;亦可制成丸剂,日二次,温开水送下。
【功用】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主治】1.肝胆实火上炎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2.肝经湿热下注证。阴部肿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证治机理】证由肝胆实火上炎或肝经湿热下注所致。肝胆实火内郁,气机疏泄失常,则胁肋疼痛;火热循经上炎,则头痛、目赤、口苦、耳聋、耳肿;足厥阴肝经绕阴器,肝经湿热下注,则阴部肿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皆为火盛及湿热之象。治宜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方解】龙胆草大苦大寒,主入肝胆二经,既泻肝胆实火,又祛肝经湿热,两擅其功,故为君药。黄芩性味苦寒,清热燥湿;栀子性味苦寒,清热利湿;二者配伍以加强君药泻火除湿之力,用以为臣。佐以泽泻、木通、车前子,渗利湿热,导肝火湿热从小便而去。肝经实火,易伤阴血,且方中苦燥渗利之品居多,故佐以当归、生地黄滋阴养血,使邪去而肝之阴血不伤;火热或湿热内郁肝胆,易致肝胆之气不舒,故佐以柴胡疏畅肝胆气机,并能引诸药归于肝胆经。柴胡与当归、生地相伍,养肝体调肝用,以适肝体阴用阳之性。甘草调和诸药,护胃安中,为佐使药。本方为治肝胆实火上炎、肝经湿热下注之常用方。
【配伍特点】苦寒清利,泻中寓补,降中寓升,以适肝性。
【方歌】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