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杂论附子理中丸

第24章 大陷胸汤(第3页)

 "不要用承气剑!"巴豆嘶吼着撞开大黄。毒火掠过他后背时,胸前焦壳终于破碎,露出仲景当年封印的一粒金色杏仁——那是《金匮要略》记载的"解药魄"本源。

 金色杏仁在毒火中绽放柔光,巴豆被灼伤的经脉突然涌入清润之气。他恍惚看见仲景虚影在光晕中拈须微笑:"杏仁味甘苦温,可解疮毒,散结润燥..."

 甘遂的金线骤然转向,缠住即将坠落的《要药分剂》。书页翻动间,"巴豆畏牵牛"的篆文竟在杏光中重组,化作"相杀相畏,亦可相成"的新注。芒硝的霜花趁机渗入黑影七寸,将幽蓝毒火凝成冰晶。

 "就是现在!"大黄的承气剑挑起满地散落的《神农本草经》残页,泛黄字句如星斗排列成阵。巴豆咬破舌尖,将精血喷在金色杏仁上,仲景封印轰然洞开——麻杏甘石汤的古老阵图自虚空浮现,石膏的月白光华与麻黄的金戈之气交织成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黑影在光网中尖啸:"你以为这就能..."话音戛然而止。甘遂的破瘕金线刺入其眉心,十八反药魄的暴走灵力竟顺着金线倒流,在杏光照耀下化为滋养药田的甘霖。

 黎明时分,经方阁废墟间升起袅袅药香。巴豆倚着半截焦木,手中杏仁已褪成灰白。他锁骨处的灼痕变成了冰火交织的太极纹,那是芒硝与甘遂联手种下的平衡封印。

 "《外台秘要》第三卷。"大黄突然将承气剑插入地面,剑气激起的清风翻开残破典籍,"杏仁解巴豆毒,须佐粳米为引。"他剑尖所指处,被毒火焚毁的药田中竟钻出翡翠般的嫩芽——那是黑影溃散时撒落的巴豆本源,在杏雨滋润下重焕生机。

 甘遂扯下烧焦的袖口包扎巴豆手臂,忽然轻笑:"你这毒火倒是好用。"她指尖掠过之处,厚朴树的冰火晶体应声碎裂,树皮下流动着比往日更充沛的灵气,"下次打邪祟,借你火烧个痛快。"

 元参长老凝视着新生嫩芽中的黑斑,拐杖轻点地面:"秋分将至,青巴豆的因果还需在五运六气中求解。"空中悬浮的《雷公炮炙论》残卷突然自焚,灰烬里飘出半句焦黑的《伤寒杂病论》原文:"当于白露之日,取阳明之精..."

 巴豆握紧逐渐冷却的杏仁,忽然在灰烬深处触到一丝温润——半枚嵌着"麻"字的玉牌正在形成。极远处传来车轮碾过青石的声音,混着《本草拾遗》记载的铃铛草清响,空气里漫开若有若无的蜜煎苦味。

 芒硝的霜发在晨风中泛起金晖,他望着地脉中仍未消散的冰火结晶轻声道:"该去拜访掌管时令的白露仙子了。"承气剑的嗡鸣声中,甘遂的红衣掠过正在重组的经方阁匾额,那"方"字的一勾隐隐泛出牵牛花的靛蓝。

 ————————

 大陷胸汤 《伤寒论》

 【组成】大黄去皮,六两 芒硝一升 甘遂一钱匕

 【用法】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二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现代用法:水煎,溶芒硝,冲甘遂末服)。

 【功用】泻热逐水。

 【主治】大结胸证。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痛不可近。伴见短气烦躁,大便秘结,日晡潮热,舌上燥而渴,脉沉紧有力。

 【证治机理】证乃热邪与水饮搏结于胸腹所致。水热内结,气不得通,轻则但见心下硬满而痛,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水热壅盛、升降被阻,故见短气烦躁;腑气不通,故大便秘结;邪热与水饮互结,津液不得上承,故舌燥口渴;此时燥热已累及阳明,故“日晡小有潮热”。因邪盛而正不虚,故脉沉紧,按之有力。本证水热内结,故当泻热逐水。

 【方解】甘遂善攻逐水饮,泻热破结为君药。《珍珠囊》言其“水结胸中,非此不能除”。大黄、芒硝荡涤肠胃,泻热破积,润燥软坚,为臣佐之用。本方为治水热互结证之基础方。

 【配伍特点】寒下峻逐并用,前后分消,药简效宏。

 【方歌】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一克效力强,擅治热实结胸证,泻热逐水效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