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建新家园(第3页)

 为了节省时间,谢惠民两口子带着大家披星戴月的翻地,耙地,收垅,跑到山上收集腐叶撒到地里,连同地里的荒草全部烧掉,还有物资里已经不算多的土壤改良肥,也全部洒了上去。

 谢惠民一边干活,一边唏嘘,幸好几家领导人神通广大,几次天灾之下物资都没有损失太多,要不然,即便自己会打理农作物,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首先没有种子,一切都是免谈。

 为了方便浇地,一根几十米的管子就有些不够看,王亚芳提出建议,在绿洲的东面一角,有一处竹林,可以把竹子砍下来,竹芯打通,连接管子到水渠,既简单又省力。

 于是,便有了竹筒浇水的方法。

 接下来,便是各种农作物的种植,忙忙碌碌的就过去了两个月。

 绿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空心菜、西洋菜、花菜、油麦菜、黄瓜、冬瓜、南瓜、西瓜、菜瓜、辣椒、苦瓜大部分都开始成熟。

 这些没有种太多,关键是需求不太大,够吃就好。离木屋也不远,做饭之前去地里采摘新鲜的蔬菜,简直不要太美了。

 而粮食有 极热时期,研究人员研制出的早玉米和抗热旱稻长势喜人,再有半个月就可以成熟。

 木屋的四周种的七彩蔷薇已经爬墙,还有用木槽专门移植的各种不知名的高大花卉。

 这个院子里生机勃勃,每个人的脸上都喜笑颜开。

 这些天,欢欢乐乐时不时的游到湖中,凭借着体型的优势,时不时的把湖中的鱼甩上岸边,而红红和小花则是在一旁咯咯咕咕的助兴,叫的极为欢快。

 黑子现在会时不时的跑到绿洲的边缘,一天可以跑几圈,有时候还会抓只也吐回来,搞得大家都有些郁闷。

 要知道,绿洲的面积不大,只要你想,一天跑两个来回,根本不是问题,可谁也没有见过野兔的踪影。

 难道,他们这些人还不如黑子这一只长毛的吗?

 日子过得忙碌又惬意,直到有一天,黑子一波一拐的嗷嗷的跑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