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骑虎难下?(第2页)

  “近些时日,陛下总是以云淡风轻之面示人,却又夜半而不愿歇息。”

  “太皇太后已好几次遣人来,训斥奴不体己陛下,不知道劝说陛下保重圣躬。”

  “奴向陛下说这些,并不是在叫苦——这都是奴的本分,若能为陛下稍分担一些忧虑,奴更是甘之若饴。”

  “但陛下今日既然问起,那奴,也还是有一些话,想要说与陛下的······”

  ···

  “陛下年方及冠,尚未加冠亲政,面对着这样一场战争,患得患失,实在是人之常情。”

  “但陛下应该能想明白:陛下的担忧,并不能改变前线战士正在遭遇的一切。”

  “陛下夜半伏案,纵然不顾及自己的安康,又置宗庙、社稷,先帝、太皇太后、太后,乃至那些英勇作战的前线将士于何处呢?”

  “若陛下有個万一,等将士的得胜归来,又由谁来为他们颁下封赏,又由何人颁诏‘普天同庆’呢?”

  略有些文绉绉,甚至是与宦者身份极其不符的劝谏之语,惹得刘胜绕是对夏雀颇为熟悉,都难免暗下稍一惊。

  正欲开口,却见夏雀面带苦涩的跪下身,再沉沉一叩首。

  “这些话,奴都是从书简上看来的,也不知道用的对不对。”

  “但不管对不对,奴都知道这些话,是关心陛下的人才会说的。”

  “可陛下也要知道:现在这关头,不单是陛下心里没底,普天之下,只怕就没几个人心里有底。”

  “——太皇太后心里没底、太后心里没底,满朝公卿大臣、功侯贵戚,恐亦如是。”

  “如此关头,若陛下也表现出一副惶恐之态,那消息传到前线,将士们只怕也会心中打鼓。”

  “所以,哪怕是为了鼓舞人心,鼓舞前线将士们的军心士气,陛下也应当表现出更大的自信,和必胜的信念······”

  最后再道出一语,夏雀终是将额头紧紧贴在地上,低声补上最后一句‘斗胆妄言,死罪死罪’,便再也不发一言。

  而在御案前,看着忠仆如一个忠言直谏的国士般,在自己脚边叩首俯身,刘胜也只觉一阵百感交集。

  夏雀说的没错。

  刘胜心里实在是没底。

  哪怕这场战争,是汉匈双方之间从未有过的‘约战’;

  哪怕这场战争,汉室一方做足了完全的准备,更是从主战场:马邑四面八方调来十数万大军;

  哪怕在这场战争爆发之前,于汉家高级将官之间进行的庙算当中,太尉周亚夫亲口说过‘或许无法胜利,但肯定不会遭遇太大的失败’;

  哪怕······

  有太多哪怕、太多即便了。

  刘胜有太多太多的理由,以更淡然、自信的姿态,来面对这场战争。

  但刘胜也同样有一个理由,像现在这样惶惶不安,甚至要在刚二十岁的年纪,就通过疯狂工作来转移注意力。

  而且这个理由,一定比先前那无数个哪怕、无数个即便加在一起,都更具有说服力。

  ——没赢过。

  ——自太祖高皇帝刘邦立汉国祚,至今凡六十余年,汉家在同匈奴人之间爆发的大战当中,从不曾有过胜利!

  从太祖高皇帝身陷白登之围的平城一战,到吕太后年间,为避免战火而被压下的‘书绝悖逆’事件;

  从太宗皇帝年间,因济北王刘兴居而胎死腹中的决战,再到先帝年间,匈奴人一边同汉室和亲,一边又连年南下犯边。

  在这无数次的大战当中,汉家从来没有取得过任何一场完整战役的全面胜利。

  情况好些,是匈奴人抢够了,就大摇大摆退回草原去;

  情况差些,则是边关损兵折将,甚至是折损人口,内陆也受战火波及,多年积攒毁于一旦。

  “就一次。”

  “我汉家,就只需要赢一次。”

  “有了这一次,之后就都好说了啊······”

  喃喃自语着,尚处于年少轻狂、年轻气盛之年纪的少年天子,终还是摇头苦笑着跌坐回榻上,冲着逐渐亮起的天边,愣愣发起了呆。

  是啊;

  赢一次就好了。

  只需要一次,从今往后,就再也不怕输了······

  ·

  “都打起精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