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骑虎难下?


  夜如何其?

  夜未央,庭燎之光;

  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这句出自《诗经·小雅·庭燎》的诗句,本是记述周王早晨视朝前,与报时官对话,赞美君王勤于朝政,描写宫廷早朝的景象。

  ——已是夜里什么时光?

  ——还是半夜不到天亮,庭中火炬熊熊闪光。

  ——早朝诸侯开始来到,旗上銮铃叮当作响。

  单从这古老诗句的字里行间,人们就不难窥探那个时代的宫廷,究竟是怎样一副和谐景象。

  但到了如今汉室,夜未央,却不再代表着同样的含义了。

  夜如何其?

  夜未央。

  夜晚怎样了呢?

  天还没亮。

  就这么一问一答,便已足以道明许多许多。

  天还没亮;

  天还没亮。

  夜未央······

  “陛下~”

  “就要卯时了······”

  “陛下还是歇下,稍酣片刻吧······”

  “奴瞧着陛下,都有些不知该如何禀告太后、太皇太后了······”

  长安城,未央宫宣室殿。

  正如那诗句所言,未央宫内,夜未央。

  而在灼灼庭燎之光间,年轻的天子胜正俯首于御案前,一时写些什么、一时读些什么,总之就是闲不下来。

  瞧着刘胜这夜以继日,宁肯废寝忘食的处理政务,也不愿稍歇酣片刻的精神状态,宦者令夏雀感到无比担忧。

  但担忧归担忧,除了说出这么一句委婉的劝说之语,夏雀却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了······

  “陛下······”

  “——夜如何其~”

  “——夜,未央。”

  耳边再度传来夏雀阴柔的声线,却并没能将刘胜的注意力稍拉回眼前。

  面带疲惫的昂起头,目光的呆滞望向殿门之外,看着那黝黑的天空,和不时闪过殿门外的火光,刘胜如是发出一声轻喃。

  “夏雀啊;”

  “你这到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吗?”

  “——夜晚到了什么时候?”

  “——天还没亮。”

  “你说,我汉家的天,什么时候才能亮呢······”

  “自太祖高皇帝时起至今,我汉家的天,暗了足有六十年了。”

  “什么时候,这天才能再亮呢······”

  难得一次,甚至是前所未有的亲近之语,自惹得夏雀一阵受宠若惊。

  稍稳住心神,再竭力的理解、接受着刘胜想要表达的意图,大致明白过来,夏雀方一俯首。

  “陛下,可是心系北疆战事,才不愿睡去?”

  “——不是不愿。”

  “——是真的睡不着啊······”

  如是说着,便见刘胜从御榻上站起身,双手负于身后,悠悠发出一声长叹。

  而在刘胜身侧,夏雀暗下稍一思虑,旋即朝殿侧的一名郎官使了个颜色。

  不多时,殿内宫人、禁侍尽皆退去,只留下天子胜、宦者令夏雀这君臣、主仆二人。

  也是直到这时,夏雀才方胆敢将话题,往刘胜希望的方向引去。

  “奴愚钝,也没有读过几本书,原本很难知会陛下的用意。”

  “但在陛下身边伺候了这么些年,虽然笨的没能学到多少东西,但也还是隐约明白了些什么。”

  “——奴知道过去,我汉家的历代先皇、太后,都在匈奴人面前忍气吞声,为的,就是现在这一天。”

  “秦奋六世之余烈,才有秦王政一扫六合;”

  “现如今,陛下也算得上是承汉六世之遗志,以北逐胡虏······”

  在听到夏雀这句话的第一时间,刘胜先是稍一愣;

  片刻之后,又摆着指头算了起来。

  太祖高皇帝刘邦;

  孝惠皇帝刘盈;

  前少帝刘恭;

  后少帝刘弘;

  太宗孝文皇帝刘恒;

  还有先孝景皇帝刘启······

  不对。

  不是六世。

  应该是四世。

  应该是······

  “六世之遗志······”

  “呵;”

  “倒是不知我汉家,何曾有过六代先皇······”

  “朕记得我汉家的大位,传到朕这里,也才不过第五代?”

  故作轻松地道出如是一语,却见夏雀根本没在这个话题上纠缠太久,便自然地将话题继续往下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