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天京诸事(第2页)
洪天王在1843 - 1853年间,对儒家颇为尊崇。
早期于《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作品里,他赞孔子“周文孔丘身能正”,视其为道德典范,还引《中庸》《论语》内容佐证基督教教义。
如《百正歌》称孔子“服教三千,乃以正化不正”。
1847年在广西传教时,虽撤去孔子牌位,但仍允许信徒阅读儒家经典,甚至号召“名儒学士”加入起义。
然而,1853年定都天京后,洪天王便施行激进的反儒反传统策略。
他下令“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严禁买卖、阅读儒家及诸子百家典籍,违令者处死。
同年修订《太平诏书》,删去所有正面提及孔孟的内容,仅留批判性文字。称孔子为“妖”,认为儒家经典“教人糊涂”,宣称“四书十三经,甚多差谬”。
1853年底,洪天王成立删书衙,将儒家经典从科举考试中剔除,一心以《圣经》和自己的着作为核心,构建他魔改后的基d一神教社会。
而东王从始至终秉持反对全盘否定儒家的务实政治策略。
1853年5月,东王假托“天父下凡”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中庸》),‘事父能竭其力’(《论语》)尚非妖话,未便一概全废”。
1854年初,他再次以天父名义强调“四书十三经,阐发天情性理者甚多”,要求保留儒家经典。
打下武昌期间,东王拜谒孔庙,公开表达对儒家文化的尊重。
他要求删书衙保留儒家经典中“合于正道忠孝”的内容,深知儒家伦理(如忠君孝亲)有助于维护统治秩序,反对洪秀全的极端焚书政策。
称“历代史鉴,褒善贬恶……大有关于人心世道”,主张以儒家经典教化民众。
洪天王将儒家视为与拜上帝教对立的“妖术”,妄图摧毁传统文化以建立纯宗教化社会;
东王则认识到儒家思想对巩固政权的作用,主张“删改留用”而非全盘否定,并借“天父下凡”这一宗教权威压制洪秀全的极端政策。
就在南京城中洪杨二人你来我往,暗中较劲之时,太平天国迎来战略大发展阶段。
西征战场,石达开已攻克安庆,正全力攻打据守九江的骆秉章;
北伐战场,秦日纲、胡以晃率领的北伐军已攻入直隶(今河北),逼近天津;
南面太平军已攻克苏州,逼近杭州。
清廷的江北防务大臣胜保、江南防务大臣琦善连遭败绩。
为此,清廷从东北、蒙古召集满蒙精兵阻击太平天国北伐军;
令赛尚阿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出兵江西抚州府,召集两广及福建兵员物资,支援骆秉章,并阻止太平军南下。
就连西军打下汉中府,也无暇反击了。
-------------------------------------------------------------
(注1:乌鸦先期提醒:下面会有一大段暴论,怕三观被震碎者,请勿继续阅读,此段并不影响小说正文剧情的正常推进。
研究太平天国的历史,先掌握两个诀窍,能事半功倍:
1、不能光看他们发表了什么纲领,而是看他们具体怎么做:
2:所有的法律制度,只是用来约束下层人的,对于太平天国高层,特别是诸王来说,都是放屁!
郑重说明:
很多小伙伴看到有史料说太平天国不好,就应激反应般,认为是清廷污蔑、是假的。
但清廷若能控制民间笔记、亲历记及国外记录,外国当事人的回忆录,它就不会垮台了!
事实上任何政权都做不到,清廷甚至连太平天国法令文本传入民间都无法控制。
到现在网上还找到太平天国当时对清廷讨伐檄文的原文,就是这个道理。
要是清廷能抹杀,是不是最该先把这些抹杀掉?
还有小伙伴说乌鸦老说太平天国不好,是屁股歪到清廷那边去了。
这典型的非黑即白、二极管思维,但凡有个幼儿园毕业证都不至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