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想当然(第2页)

 萧云骧忆起与李芷青初次相见的场景,以及他那夹杂着江南吴语口音的官话,点头道:“明日下午雪梅代我半日课业,让他来府衙寻我。”

 此时,街面传来打更声。萧云骧掏出怀表一看,已是晚上十点。他遂与众人约定,明日晚上再议。

 众人纷纷散去,萧云骧却拉住李竹青,严肃道:“仲卿,我问你一事。你是如何得知军情局老赵昨日到了酉阳的?就算快马传信,也没这么快。此事可不能胡言乱语。”

 李竹青咧嘴一笑。“大王,我们军情局的探子大多出身天地会,入西军前,三教九流、各行各业的人都有。”

 “我手下有个伙计养得一手好信鸽。老赵出发时带了一笼,到关键节点就放飞一只报信。所以他何时到湘阴左家、何时出发、何时到我们地盘,我都了如指掌。”

 萧云骧一拍大腿,兴奋道:“仲卿啊,你有这么好的东西怎么不早说!我也真是,只盯着那些所谓的高科技,竟忘了这些传统智慧。”

 李竹青有些讪讪,解释道:“本来想跟大王说的,只是听大王跟那个洋鬼子克里斯,要去美国请能人,搞什么电报。”

 “听说那东西能让千里之外的两人瞬间传信,信鸽可做不到这点。况且信鸽饲养和训练耗时久,还只是单线传送,携带的纸卷又不能太重,所以没放心上。”

 萧云骧摇了摇头:“仲卿,没那么简单。那电报还要铺设线路,无线电报技术还没成熟呢。”

 “这样,给这伙计批单独的经费,给他一个军衔,成立一个信息传递部门,让他牵头,带一批徒弟训练信鸽。”

 “以后四川每个重要城市,都设立信鸽点,方便信鸽互相传信。出征队伍都带上一笼信鸽,方便随时传信回来。”

 萧云骧越说越激动,李竹青却面露难色:“大王,没那么简单。且不说训练信鸽耗时,就说两地传信,也不是随时能做到的。”

 见萧云骧一脸困惑,李竹青耐心解释:“大王,信鸽传信靠的是认路归巢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