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想当然

夜幕渐深,众人的发言完毕。萧云骧站了起来,目光如炬,朗声道:“既然大家都持此想法,那就这么定了。咱们的战略方向,便是东面出川。”

 “既想出川,自是要做好周全准备。当务之急,是摸清咱们的家底。曾长史,你来汇报一下。”

 曾水源闻言,立刻从怀中掏出一本精致的小账本,开始向众人详述西王府的财政状况。

 西王府取消了清廷在地方上的诸多苛捐杂税,农业领域又铲除了吸血的地主阶层。

 虽出川之路仍被清军重重封堵,但川内商业却如春日繁花般愈发活络,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幅高涨,商税和农业税收入显着增长。

 然而,西王府的支出亦不容小觑。

 首当其冲的是西军人员和西王府官员的俸禄支出,其次是军队装备打造、粮食等方面的开销。相对而言,学校、医院、工厂等配套设施的支出倒不算什么了。

 曾水源最后总结:“如今西王府大致收支平衡,且略有盈余。但倘若要顺江而下、东出四川,就必须打造大量船只,这可是一笔巨额开支。除非西王府不顾脸面加税,否则财政必将入不敷出。”

 曾水源汇报期间,萧云骧一直低头沉思,手指无意识地轻叩桌面。待其汇报完毕,萧云骧抬眼望向李竹青,问道:“仲卿,你可认识善于经营钱庄之人?”

 银行对经济的盘活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彼时的中国,北方票号与南方钱庄正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但无论是票号还是钱庄,资本大多来自少数股东或家族,资金实力有限,难以满足大规模资金需求,更难以开展跨地区服务。

 李竹青心领神会,问道:“大王,你是打算开钱庄?”

 萧云骧眉心微蹙:“正是此事。如今无论是官府还是个人,都有大量的银子躺在库房、地窖里闲置,需钱庄来盘活。只是……缺个能掌舵的行家。”

 李竹青敛容正色,道:“大王何不问我胞弟芷青?他在杭州阜康钱庄历练数年,应结识不少业内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