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再来胭脂城(第2页)

 “行,我这就安排下去。在胭脂城落脚主要还是做贸易和客栈。先做胭脂城到耀州、长安。再就是像威国、大夏、匈奴发展。长安那边有消息第一时间飞鸽传书过来,有消息第一时间通知富贵。”

 “行,有事情直接找富贵就行。”

 “对了,富贵啊!此次铁牛在胭脂城里购置了一处宅邸呢。依我看呐,咱们不妨也在此地选购一处宅院吧。而且呀,如果能找到两处相邻且可用地道相互连通的宅子那就再好不过啦!如此一来,不仅平日里往来走动会十分便利,遇到什么突发状况时彼此之间也好有个照应不是?”李三一跟鱼富贵说道。

 站在一旁毕恭毕敬的富贵闻言赶忙应声道:“好嘞,少爷!您放心,小的在挑选宅子的时候一定会格外留意这些细节的。”

 待这桩正事儿商议完毕之后,二人便没有再多做交谈。毕竟他们还有诸多事务需要处理和交接呢。只见那李三一转身带上了两名身强力壮、威风凛凛的护卫,急匆匆地出门而去。临行前他可没忘了家中那位美若天仙的秦淑兰小姐的叮嘱——要顺道给她买些可口的零嘴儿回来解解馋。

 就这样,李三一领着两名护卫在胭脂城中走走停停,街道两旁商铺林立,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小小胭脂城,书林、书坊就有三家。李三一也没闲着,三家都转了一圈,自己认为有用的,就连各色小说都占了一半。买了近千本,四书五经、地理游记、历史天文、军事韬略、草木医术,格物致知,人物传记,甚至天下英雄铺就买了一本。三家书屋老板都没这么卖书的,拿车拉,各家老板纷纷表示可以送货上门,这样的买家也是第一次见到。还跟店家说要是有新书给留下,有空了过来取。还好都是纸质版,要是竹简二十车都拉不下。

 不知不觉间,时间过得飞快,等他们终于完成了所有的交接事宜后,太阳已然开始缓缓西沉,天边泛起了一抹绚丽的晚霞。

 当李三一等人马不停蹄地赶回双河镇时,夜幕早已悄然降临,镇上家家户户都亮起了温暖的灯火。经过一天的奔波劳累,众人此刻已是疲惫不堪,但想到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并且即将拥有属于自己的温馨家园,心中又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之情。

 翌日,李三一在日上三竿才堪堪离开被窝,早晨从中午开始。还好北方的五月中午刚刚好,不冷不热。在书房把藏书阁的大概框架画好,做些书架,再让人把书分类放好。门房来人说有三家书屋的人送书来了,李三一让人直接拉到库房,再给一家五百文赏钱。乐的几家伙计屁颠屁颠的把书码好,摆放整齐,表示有了新书一定及时送来。一家两人,赏钱都比一个月工钱多,谁不乐意。

 还给府里下个布告:谁家要有传世之作,可以书写出来,少爷看了以后认为可以的,给予一两至百两的稿税,放置藏书阁,在李府传世家族。同时在藏书阁,建立李府人物谱,对李府有重大贡献或者革新技术都可以写上人物谱流芳百世。不管是种田技术还是经商心法。不管是格物致知,还是地理历史。不管是军事讨论,还是经济殖民。…

 李府识字是进入的必备条件,想必有些方面的人应该不少,虽然这个世界识字率不足百一,但是官宦人家,大部分还是认识一些字的,想李府这样的,估计也是绝无仅有。

 另外,李府管家,又发了一道布告:凡李府上下,都可以写上一千字文,要求,不得重复,通俗易懂,三个月后,在府里操场投票表决:哪家的书本投票最高,哪家的一千字最接近前一千字,现场奖励一百两纹银。甚至李府可以给印刷全大武书林。

 两项布告,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巨石,引起了滔天巨浪。

 “李姐,你也是书香世家,要不试试千字文。一百两纹银呢。”路人乙对路人甲揶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