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乾元六年,乾元七年

在安平县的日子好像过得很快。

 快到温长宁和顾长晏从心惊胆战地干起红薯育苗的活计,再到红薯上长出二十几颗秧苗好像只是眨眼之间的事情。

 之后红薯苗就种在自家后院土地上。

 从前在野山村种过地的顾长晏在这次总揽全局,虽然他没种过这种庄稼,但看起来也要比温长宁应对自如多了。

 两个人本来每天早中晚都要去看一眼,但时间久了,看得心里焦急难受,就磨磨蹭蹭地减了一次。

 磨蹭着,磨蹭着,昨日时光总是也被磨蹭出新的时光。

 反正总的来说,待在小小县城也算无忧无虑。

 而在从越州城回来后不久,温长宁也终于开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医馆,和方氏医馆隔了一条街。

 至于取什么名,他询问过自己小徒弟的意见,周清妍摇头,看样子也有取名困难症。

 于是温长宁在绞尽脑汁从自己名字中得到启发想了个“安”字后将剩下一个字直接交给了顾长晏思考。

 结果早上分别前说的,等到下午再见面,顾长晏认真吐出了一个“平”字。

 安平医馆。

 安平县。

 明晃晃在告诉所有人:这家医馆里的大夫有人罩。

 顾长晏私心偏袒太多,温长宁笑了,坦然受之。

 方大夫听说了这件事,说了四个字:“不愧是你。”

 至此,得了这句夸赞的温大夫在一生“波澜壮阔”的职业生涯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以至于后来温长宁想他的职业生涯不是随着年龄而向上的,而是随着自家男朋友的“上进”往上“冒险”的。

 安平县里没人可以再“惹”他,所以他可以在征得同意后在人体上动针线,甚至动刀子而不用被医闹。

 这时候大夫有用针线缝合伤口的,可是温长宁在大祈没听说过哪个大夫会给病人“割阑尾,除胆石”的,而这条路总要有人摸着石头过河。

 当年在家乡的学校学的知识点……可是被反复记忆背诵,一直有深深烙印在他的脑海啊。

 温长宁一直都知道古代的医学发展没有后人想的那么落后,但也绝对先进不到哪里去。

 在这里生病而求神问佛的人大有人在,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看不起病,另一部分是人家还真信。

 为此安平县的普及卫生医学基础教育不曾停歇。

 作为大夫,温长宁既参与又提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