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天机暗透催心志,蠢语明彰毁锦程(第2页)

 “宾王啊,嫂子同意了?”

 “唉,王媪主动提的,这不两个女儿了,她又年岁大了,怕断了后。”

 “那大妇都开了口,这点面子肯定得给啊,你让嫂子亲自去挑,她肯定挑屁股大的。”

 “我倒是不挑啊!”

 “那是,你倒是得能挑!”

 -----------------

 两仪殿,李世民指尖叩着案头堆积如山的奏折,脑海中的几个小人挥舞着刀剑。

 李泰踏入殿中,脚步虽然沉稳,眼神中却难掩激动,

 腰间故意让那枚刻着泰安万民的羊脂玉佩碰出脆响,伏地行礼,

 “儿臣叩见父皇!儿臣新得陇右进献的冬菊,特为父皇煎了醒神汤,这是儿臣最近练习的书法请父皇指点。“

 放上一张誊抄工整的孝经笺纸,字迹刻意模仿着李世民年轻时的飞白。

 李世民望着李泰低垂的睫毛,忽然想起承乾八岁那年捧着尚书磕磕绊绊来问策的模样。

 “青雀,当下太子之位空缺,朝堂人心浮动。你向来聪慧,说说,谁能担此重任?”

 李泰心中一凛,连忙起身,向前两步,拱手说道:“父皇,儿臣以为储君之位,需德才兼备者担当。

 儿臣随大哥处理奏折之时,便殚精竭虑,不敢有丝毫懈怠,一心只为大唐社稷着想。

 论才学与谋略,儿臣自问不输给任何人。这些年,儿臣主持编纂《括地志》,对天下地理民情了若指掌;

 多年忙于朝廷教化,亦是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

 李世民双手交叠,目光如电:“这些朕都知晓。

 但身为储君,不仅要有治国之才,更需有容人之量,能维系皇室和睦。你对几位兄弟,又是何态度?”

 李泰心中一动,扑通一声跪地,声泪俱下:“父皇,儿臣对兄弟们向来敬爱有加。

 若有幸被立为太子,日后继承大统,儿臣向父皇起誓,定会善待他们。

 儿臣甚至已决定,待百年之后,必先杀亲子,将皇位传给稚奴,

 绝不让皇室因争权夺利而流血,定要保我大唐皇室和睦,江山永固!”

 李世民听闻,原本冷峻的面庞瞬间舒展,眼中满是欣慰,

 快步走下龙椅,亲手将李泰扶起,拍了拍他的肩膀,开怀大笑,

 “青雀,难得你有这份心思!既能心系江山社稷,又能顾全兄弟情义,实乃我大唐之幸!”

 李泰心中一暖,抬头望向李世民:“父皇,儿臣对父皇一片赤诚,愿为父皇分忧,

 儿臣深知,只有皇室团结,大唐才能繁荣昌盛。儿臣愿以性命担保,绝不食言。”

 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目光深邃地望向殿外:“青雀,你的心意朕已明白,若你母后在天有灵,也会高兴的。

 此事朕会细细考量,你且先回去,静候消息。”

 恭敬叩拜后,李泰缓缓退出大殿,手心早已被汗水湿透,心中却满是期待。

 殿内,李世民的笑声仍在回荡,“高福,传左右仆射、齐国公、郑国公、英国公进宫议储。”

 -----------------

 李泰在书房来回踱步,脸上难掩兴奋之色,一见韦挺进来,甚是得意,

 “子正来得正好,今日我按你的安排去给父皇进献菊茶和孝经,父皇竟当面问起储君之事,我在父皇面前一番陈词,父皇甚是满意!”

 韦挺拱手施礼,见李泰满脸喜气,心中不禁一紧:“魏王,您与陛下说了什么?”

 李泰眉飞色舞,将在两仪殿与李世民的对话,一五一十地讲述了一遍,尤其提到杀子传位给晋王的言论时,更是得意洋洋。

 韦挺听完,脸色瞬间煞白,双眼圆睁,身子晃了晃,差点站立不稳。

 “魏王呀,您怎么能说出这般话呀!”说罢仰天长叹,双手狠狠拍打着自己的额头,

 “我竟没能及时提醒魏王,这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

 李泰笑容一僵,不解地看着韦挺:“子正,何出此言啊?父皇听后明明十分欣慰呀。”

 韦挺快步走到李泰身边,神色凝重:“魏王,陛下何等英明,如今只是沉浸其中,尚未反应过来,

 待众臣一提醒,魏王再无机会了,父子兄弟间权力争夺,向来残酷。

 您此番的表态,看似大度,实则是犯了大忌。陛下定然会想,您连亲子都能舍弃,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

 再者,您将传位晋王挂在嘴边,无疑是在提醒陛下,晋王对您有威胁,这岂不是自掘坟墓?”

 李泰脸色骤变,额头冒出细密的汗珠,声音也微微颤抖:“子正,依你之见,如今该如何是好?”

 韦挺来回踱步,沉思片刻后说道:“魏王,事已至此,唯有先稳住局面。

 陛下若有让您离京赴任的消息,切莫犹豫,应立刻请旨,只求每年能回京祭奠母后、看望父皇,

 除此之外,不可多言。只要留得机会,便有转机。”

 李泰握紧拳头,后悔不已:“子正,都怪我一时冲动,终是功亏一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