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朝堂论功封安北,罪定崔昂正典刑(第3页)
孙伏伽先按律定罪,又认为此案违反伦理纲常,直接上呈给了李世民。
看着孙伏伽的奏陈:奸污有夫者,徒二年,强者,加一等,判流刑,臣觉有乱伦之嫌,请陛下圣裁。
酒意上头的李世民细细看完案卷顿时大怒,大笔一挥,定了个绞刑。
“伏伽,崔家两任宗长皆不守规,朕虽依法处置,却也难免感慨。世家大族若不能自律,终究难逃衰败。”
“陛下英明,依法治国方能长治久安。崔家之事,也是给其他世家一个警示。”
-----------------
崔仁师彻底死了心,感慨崔家在陛下心中的印象肯定坏到了极点,又对魏王的漠视有些不解,
“怀恕,非是本王不愿相帮,证据确凿,实是无能为力,怪只怪崔昂太过张扬,不知收敛,
竟敢触犯伦理纲常,惹得陛下震怒。如今这局面,已是无法挽回。”
崔仁师听罢,心中一阵苦涩。深知魏王此言不过是为了撇清关系,却也无力反驳。
崔家两任宗长接连出事,早已在朝中声名狼藉,魏王不愿沾染是非,也是情理之中。
“殿下所言极是,崔昂咎由自取,臣无话可说。只是崔家诚心为殿下效力,如今却因他一人之过,蒙此大辱,实在令人痛心。”
“怀恕,崔家之事,本王也深感惋惜。但眼下父皇正在气头上,谁也不敢贸然求情。
待风波稍平,本王自会为崔家美言几句。只是……崔家今后需谨言慎行,切莫再授人以柄。”
走出魏王府,崔仁师抬头望天,只觉得天昏地暗,仿佛崔家的前途一片渺茫。
暗自思忖:“崔家如今名声臭了大街,若再无人扶持,只怕就此没落。魏王既然靠不住,或许该另寻出路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泸州都督府,程咬金看着手中的邸报,有些羡慕那些立功得到封赏的将领,长叹口气。
长史笑道:“都督何必羡慕旁人,此次獠人叛乱得以完全剿灭,全赖都督之能,
待奏报到了宫中,定能得到陛下的夸赞。都督向来也不争功,为何此次如此介意?”
“唉,二哥那身子骨居然都上了战场,我却只能在此打打獠人,如何不羡慕啊!”
“都督此言差矣,贞观元年獠人叛乱,陛下派都督镇守此地,可见陛下对都督的无比信任。
平静的州郡多的是,怎能说陛下不重视呢?如今叛乱能够彻底平息,泸州再无混乱的局面,日后便可安定发展,都督完全不必妄自菲薄。
这等功绩,即便不声张,陛下也自会知晓。都督为国效力,无论身处何地,皆是为天下苍生谋福祉,又何必羡慕旁人?”
程咬金听罢,微微一笑,心中豁然开朗:“长史所言极是,我一时竟有些狭隘了。陛下将我派到地方治理,便是期待我能让百姓安居乐业。
此次叛乱得以平息,也是上下一心、众将士用命的结果。我若一味贪功,反倒失了本心。”
“都督深明大义,令人敬佩。如今州内安定,百姓安居,正是都督功绩的最好证明。待此地愈发昌盛,陛下自然会知晓都督的良苦用心。
如今政令下发下去,只要各地齐心协力,泸州的繁荣定是不远,都督也该考虑一下自己的大事了?”
程咬金脸色一垮:“我也想啊,可这介绍的都不满意,总得对得起我这国公的名头吧?”
长史笑道:“黄门侍郎崔民干派人给都督送书信来,都督不如见上一见?”
程咬金有些疑惑:“我与崔民干向无来往,能有何事?如今人在何处?”
回到后堂,程咬金满心欢喜,博陵崔氏乃是世家大族,竟要主动与自己联姻,这可不是什么人都有这个幸运的。
心中有些得意,提笔歪歪扭扭写了一封书信寄给了秦琼,满满的显摆之意。
“二哥,我如今想再寻个夫人,你帮我参谋一下,实在不行寻个崔家女怎么样?二哥帮我介绍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