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制造枪管(第3页)
先用铜管代替吧!
由于这时代根本没有工具、技术能对管状物进行冲压、锻打。
所以无论是用铜还是用铁,浇铸出来的枪管,金属密度都不够。
用铁汁浇铸的话,甚至金属内部会出现气泡,这样的话,火药爆燃时很有可能炸膛。
所以直到清朝,大炮的管壁都非常之厚,只能依靠加厚炮管的厚度,才能达到抗压标准。
清朝时期,一尊十公分口径的前装大炮能重达两千斤。
上次蒲荣的小炮炸膛,就是因为用铜不够。
如果足料用铜,那门三、四公分口径的小炮,估计重量至少要突破一百斤,五公分口径的小炮估计要二百斤左右。
如果枪的管壁加厚,变的很重很重的话,那枪支就失去了意义。
李晓明对这个问题,冥思苦想了很久,还真让他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那就是使用六棱形枪管。
具体操作方法是这样的。
先让铁匠锻打出一根直径十八毫米左右的圆柱形钢棍,尽量让铁匠用砂石将钢棍打磨至正圆。
然后将烧至红软的铜条片,一圈一圈地缠绕在钢棍上,一边缠绕一边用小锤子敲紧,等把一定量的铜片完全覆盖铜柱后。
开始用小铁锤把表面锻打成六棱形,因为有棱有面,才能用现在这种原始人力进行锻压。
而且正六边形可以有效确保各个面受力均匀。
经过反复锻打后,六棱铜变的紧密结实,只需三毫米的厚度,就足以保证能承受滑膛枪的膛压了。
锻打完成后,再用一根铁棍当冲子,将卷在里面的正圆形钢柱冲出去,一根六棱形的铜枪管就做出来了。
这还没完,还要再用一根圆形铁棍反复打磨枪管内壁,直至内壁光滑如镜,这才算完工。
一根这样的枪管,需要一名技术娴熟的铁匠忙活三天以上才能完工,而且工钱相当贵。
有了枪管,接下来还需要一样重要的东西。
没有这个东西,枪管做的再好,也无任何用处。
(今天发奋努力,多更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