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情理之中(第2页)

 到了天道六年,父亲命岐王朱瞻坪率领水师东征东瀛,同时成王朱瞻均奉旨攻打**。 

 而身为监国太子的我,面对满朝文官的质疑真是头大如斗。 

 武将们自然是求战心切,才不管是否名正言顺,只要皇帝下令开战,他们大多都会支持。 

 可那些文官就不同了,他们认为无端对邻国开战乃师出无名,并高呼“好战必亡”。 

 但父亲似乎毫不动摇,以倭寇自洪武年间频繁侵犯大明海疆为由发动讨伐。 

 另一方面,由于**李氏王朝暗通漠北**,父亲也将其列为攻击目标。 

 朱棣心中不禁感叹:老二这家伙要打谁完全随性而为,找个理由就行。 

 而且他也从不在乎文官如何反应,反正这些烦心事自然要让作为监国太子的朱瞻壑来操心。 

 至于武将,则一心向往在战场上建功立业,越战越勇,这才是展现自身价值的地方。 

 天道七年传来消息,东瀛已被老四朱瞻坪攻克。 

 这一役大明总计阵亡三十万将士,却成功歼敌三百余万! 

 听到这数据的朱棣震惊不已:虽说东瀛被灭并不意外,但这战争损失比例也太离谱了吧?大明损失三十万精锐兵力,对方战报却是三百万以上?整个东瀛人口不过千万,这简直等同于将对方青壮年几乎全部清除干净。 

 剩下的六七百万人口多半只剩下妇孺和老人罢了! 

 与此同时,**宣告投降,老五朱瞻均仅以阵亡三万、消灭三十余万人的代价统一了整个**。 

 同年,大明着手向东瀛大规模移民,约有百万汉民迁居该岛。 

 至此,**和东瀛正式成为大明领土一部分,分别设立**布政司与岐州

布政司管理地方事务。 

 进入天道八年,琉球王国主动请求归并大明,成为其属地。 

 父亲随即命令岐王朱瞻坪继续率舰队南下,攻占吕宋及周边南方海域。 

 同时,汉王朱瞻坦则由交趾渡海,夺取马六甲海峡沿线区域。 

 至天道九年,大明的东南海疆局势完全稳定,东海、南海彻底清除了其他国家势力,全部纳入大明版图之内。 

 当朱棣看到这一连串成就时,不由自主倒吸了一口冷气。 

 所谓“好战必亡”的说法如今早已不攻自破——只要把周边各国逐一收入囊中,就连原先叫得最凶的文官也只能闭嘴享福。 

 因为这种扩张带来的实际好处确实无法否认! 

 特别是户部那些官员,望着国库中堆满的金银财宝,看着一艘艘载满金银的船只从东瀛归来,欢喜得差点流出了鼻涕泡! 

 【天道十年起,父亲命令雍王朱瞻埇和汉王朱瞻坦各自率五十万大军,分别从西南和西北两路出击,攻打南亚和中亚地区!】 

 【与此同时,空闲下来的岐王朱瞻坪与成王朱瞻均分兵北上,分别清剿瓦剌和鞑靼!】 

 真是厉害了,从前是两路作战,现在竟扩展到四面开花! 

 这朱高煦是不是对战争上瘾了? 

 不对,这家伙根本不上战场,天天沉迷修炼,倒是让自己的几个儿子在外面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