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迁都问题(第2页)

 随着时间推移,你不难发现,祖父不仅对云南闭口不谈,甚至对朱高煦也是只字未提。 

 这让你更加警觉,对这个二叔多了一份戒备之心。 

 朱棣面露惊诧,自己当年到底在云南看到了什么?归来后竟对朱瞻基同样绝口不提,连孙儿都无法知晓实情,这份疑惑令人辗转反侧。 

 况且朝廷与兄长朱高炽都在云南和交趾布下眼线,可回报均称一切安好,莫非朱高煦当真改过自新? 

 朱棣心生疑虑,却没有谁可以解惑。 

 到了永乐十九年,三次北伐胜利的祖父决定迁都北平,可迁都之后,祖父依旧未曾想过将祖母接回京城。 

 祖父祖母常有书信往来,但祖父从未表达想要接回夫人的意愿。 

 这一事实,令你百思不得其解。 

 朱棣不禁怔住!原来朱高煦真的治好了母亲的顽疾,并维持了这么长久的生命。 

 这般看来,祖母极可能比自己活得更久!可是,这么多年,为何从未产生将徐妙云迎归的念头呢?云南的事情仍旧盘旋在心头,那到底是何种景象,让自己如此忌讳?朱棣愈发焦躁。 

 待至永乐二十年,祖父再次决定亲自领兵远征漠北,这是第四次出征。 

 你依然随侍左右,父王留在京中辅佐国政。 

 由于距离缩短,此行颇为高效,三个月便凯旋而归。 

 至永乐二十二年,祖父第五度御驾亲征,竟不愿携你同行,令你倍感惊讶。 

 考虑到祖父已年事已高,你认为有必要亲自护佑身旁。 

 最终坚持相随,追随祖父踏上征战之旅。 

 朱棣苦笑,大概是因为清楚自己这次北伐凶多吉少,才特意避开了朱瞻基。 

 却不料,小子竟暗中跟随前来。 

 在梦里,他最终只能默许孙儿留下。 

 未曾料到的是,在返回途中,祖父不幸病逝。 

 悲痛之中,你迅速

派人通知顺天府的父亲,并嘱托他即刻做好准备以应变局面,以防朱高煦趁虚而入。 

 结果确实如此,自己还是在返程途中魂归黄泉。 

 虽预见风险仍一往无前,确为朱棣一贯作风。 

 他的初心分明——通过五次征战换来大明边境几十年安宁。 

 你或许会感到惊讶,在皇爷爷灵柩停放的大帐附近,竟出现了一个熟悉的人影!一开始你以为是错觉,可那身影无疑就是你的二叔朱高煦。 

 尽管搜寻许久,却始终找不到这个凭空消失的人。 

 你也因此怀疑是否真的眼花了——毕竟二叔朱高煦此刻应在遥远的云南,又怎能无缘无故现身这荒凉的漠北? 

 此景落入朱棣眼中,竟让他一时呆滞。 

 他也认定,梦境中显现的那个背影确实属于老二朱高煦。 

 问题随之浮现:朱高煦是如何悄无声息地来到漠北,甚至混入了大明军营之中?更令人费解的是,他的突然一闪,好像特意要让朱瞻基看见似的! 

 “瞻基绝不会看错,那人的确是老二!”朱棣心中笃定。 

 “这小子到底打什么主意?”朱棣面色愈发不定。 

 他无法理解,为何朱高煦会在自己驾崩之际,出现在这般遥远之地,又不知他是怎么实现这一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