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当大唐话事人,我杜荷说的曾经也是个青涩的少年

第856章 原来阴招在这里(第2页)

 “这西个藩国,可派遣唐俭、崔敦礼、相里玄奖和姜确为使者。” 

 顿了顿。 

 褚遂良把目光看向杜荷,脸上带着崇敬的表情说道。 

 “吐蕃并未被我们大唐打服,让其出兵对付天竺最为艰难,这个艰巨的任务只能由韩国公来完成!” 

 “否则吐蕃不动兵,我们去对付天竺将困难重重!” 

 听完褚遂良的话,杜荷和李承乾两人的眉头一挑。 

 他们还以为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没有动作,原来想把他支去吐蕃。 

 别看吐蕃距离长安不算太远,因为吐蕃疆域内都是高山峭壁,且道路崎岖。 

 按照正常的行程,一来一回最少都要西个月。 

 如果出使的时间晚一些,吐蕃的道路便会被大雪封山,想回长安估计也要等到年后。 

 在大军调动的这段时间,可操作的空间太多。 

 如果自己离开长安,李承乾便独木难支。 

 还不等李世民说话,李承乾率先站起来说道。 

 “父皇,杜荷是这场大战的制定者,岂能让他出使吐蕃?” 

 “儿臣建议让褚遂良去,他乃是心思灵敏的谏臣,孤相信他肯定能胜任这次出使任务。” 

 吐蕃的气候过于恶劣,要是杜荷在路上病倒就麻烦了。 

 况且现在是关键时期,可不能让杜荷长时间离开长安。 

 长孙无忌站起来说道:“太子殿下,臣认为韩国公确实是最合适的使臣人选。” 

 “这场大战的第一步,是让这些藩属国率先动手。” 

 “倘若吐蕃不配合,我们的战斗计划只能更改,到时候牵动的事情更多。” 

 长孙无忌的话,顿时得到一众大臣的认可。 

 吐蕃的国王松赞干布,在15岁的时候登基,短短数年便平定内乱、征服诸羌、重新统一吐蕃。 

 通过松赞干布施行的一系列国策,可见他是个懂隐忍,富于政治远见的人。 

 寻常使臣想说服他出兵征伐天竺诸国,这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李世民深邃的目光,在李承乾和长孙无忌等人身上划过。 

 过了片刻。 

 他朝杜荷说道:“杜荷,朕认为吐蕃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棋子,拿下吐蕃我们才有战略支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