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全部殉亡(第3页)
乾清宫中,侍候的太监宫女都察觉到朱元璋散发出强烈的杀意,仿佛回到当年胡惟庸案爆发之时。
只不过,这次的愤怒比那时更为深沉。
许久之后,聊天群里终于出现新的对话:
太祖高皇帝:“此役发生在哪一日?”
思宗烈皇帝:“冬月廿。”
太祖高皇帝:“他们是朱家的好儿郎。”
“莫要让他们死得毫无意义。”
两位帝王眼中泪花涌动,久久不退。
朱元璋缓缓抬眼望向小太监们,低声吩咐道:"传朕旨意,自今年起,冬月廿停朝三日,举行太庙大祭。
"
太监们面面相觑,最终一名鼓起勇气问道:"陛下,祭拜何人?"朱元璋咬紧牙关低声道:"祭奠我朱家全族。
"
杏山峰顶,朱由检凝视着眼前的尸身,王承恩见状走近劝慰:"陛下,行营已妥,山岭寒气重,还请保重圣体..."
话语未了,朱由检身形已定。
旋即,他死盯着其中一具尸身,步履沉重地靠近,双手颤抖地触碰那冰冷的甲胄。
稍加用力,便将甲胄剥开,现出里面单薄的棉衣。
目睹此景,朱由检一时呆滞。
久久之后,他咬紧牙关,声音微颤地质问:"承恩,这便是我大明将士所谓的鸳鸯战袄?竟这般单薄?!"
山谷回荡着他怒吼的声音。
王承恩见状惊愕,语塞道:"陛下,绝不可能!国朝规制,棉甲每件至少用棉七斤!"
朱由检眼中喷火,猛然转身朝随行的百官嘶吼:"工部何在!兵部何在!"
顷刻间,身后百官里多人纷纷跪倒。
朱由检状若疯狂,手里高举从阵亡宗室尸体上剥离下来的棉甲,在几人面前质问道:"你们送给边疆将士的,竟是这样的棉甲?你们对得起朱家吗?!"
面对手握棉甲的朱由检,兵部、工部众官员瑟瑟发抖,冷汗浸湿衣衫,寒意彻骨之际仍无言以对。
铁证如山,无需多辩。
良久,几人只能拼命磕头,反复认罪:"臣万死,臣等罪该万死..."
此时此刻,平日傲慢自负的士大夫也缄默无言。
这些人皆为皇室血脉,岂容他人肆意凌辱,尤其还是为国捐躯之躯!
然而朱由检并未就此罢休,双目圆睁厉声逼问:"你们还有同伙是谁?别以为就你们几个敢如此践踏我朱家!"
杏山上,几名来自兵部和工部的官员面色惨白,思索此事背后是否真有同党,按照朝廷下的潜规则,似乎没有其他牵连之人。
但若是按照律法来看,这中间怕少不了诸多上下打点之人。
眼下的朱由检仿佛换了个人,面目可怖地凑近几人低声喝道:"招出同党,朕给你们个全尸!"
工部尚书刘遵宪铁青着脸咬牙低声道:"臣实负圣恩,这确是臣等所为,并无他人共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