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一声叹息(第3页)
朱元璋已被苏谯震住,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在心中暗叹一声”好”。
苏谯分析得确实精彩,思路清晰明了。
唯一问题就是讲的是自己家里的事,如果是邻国哪个番邦的事就好了,这戏老朱肯定会看得津津有味。
半晌后,
朱元璋压制着内心的愤怒问道:"既然如此,那咱们就假设必定要削藩。
为何不能让咱的藩王乖乖交出兵权,到京城来做太平王爷呢?”
话音未落,苏谯忍不住“噗嗤”一笑。
黄子澄等人见状立刻上前斥道:"苏谯!你在做什么?""你竟敢嘲笑陛下?"
朱元璋牙关紧咬:"继续说!"黄子澄
嘴角抽动,看着老朱心想:这还是以前的那个老朱吗?难道姓苏的小子给灌了迷魂汤不成?
苏谯看着朱元璋,哭笑不得:"请问陛下,您...自己相信这话吗?""先不论太孙殿下愿不愿让藩王做太平王爷。”“就算是藩王自己愿意吗?”“驰骋沙场的将领如未战败,岂有下马受缚的道理?”
朱元璋寒声瞪视苏谯。
“依你这样说,我儿子跟孙子之间免不了一场战争,我大明江山注定遭殃了?”
显然,苏谯的一席话已深深触及了老朱的底线。
并且从“**”传递的信息来看,大明在那之后已然历经十代之传承。
由此可见,那场战斗并未伤及大明根本。
恰在此时,朱元璋心中杀机渐显,而苏谯却突然语惊四座,“陛下此言大谬!”他断言道,“这一仗必定速战速决,甚至毫无损伤于我大明根基!”
此言一出,朱元璋的眼眸猛然圆睁,满是不敢置信地脱口而出:“怎讲?又怎讲?!”
朱元璋几乎是在怒喝,而苏谯毫不示弱地回道:“陛下可曾想过,胡惟庸一案便使我们淮西二十四将中十余人牵连其中,凉国公蓝玉亦在家赋闲待罪。”苏谯进一步剖析,“一旦蓝玉事发,陛下莫要遗忘,我朝第二代战将大多出自凉公麾下。
倘此时再无良将可用,燕王若起兵,则陛下以为朝中有何人为可挡之呢?”苏谯提及曹国公、魏国公,令整个局面显得越发微妙。
苏谯一番话直戳朱元璋的心结——杀人过多为实。
而谈及燕王朱棣勇猛非凡之处,特别是在解除蓝玉权力后,除耿炳文勉强保持朝廷不败之外,再无能制住朱棣之人。
朱元璋一时被戳穿内心想法后,如同踩了尾巴的狐狸一般激动而立,咆哮质问:“蓝玉不过暂居家中罢了,谁说过治他的罪?简直是胡说八道!”
看到老朱暴跳如雷,苏谯却暗喜连连,并乘势火上浇油,“蓝玉不得不死!”他说,“懿文太子薨逝之后,凉国公命运已定。”言语间情绪愈发亢奋,“就算是虞怀王活着,蓝玉也难逃死局。”
“因为蓝玉只能为懿文太子效力!”接着他又深入分析,“要是虞怀王在世,那凉国公便是太孙舅公,若是其权柄继续增长,岂非又成了董卓霍光之流!毕竟献帝的外戚也是董卓。”他警示道:“难道陛下能容忍我大明出个霍光或董卓吗?”
声音在这奉天门前回荡许久,直至朱元璋无力瘫软坐回龙椅。
如果不是苏谯提起,他自己尚未曾细思过若朱雄英如今健在的话,自己或许仍旧会对蓝玉有杀心。
归根到底是因为蓝玉本应属意给太子朱标的,而只适合由太子来掌控的战将。
如果朱标不在,蓝玉就必然随着朱标的消亡而失去存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