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滚吧(第3页)

 抄家灭族,也不足以平天下之愤!再者说,宗室皇亲坐拥天下财富,为天下立标杆有何不可?” 

 言毕,苏谯深吸一口气,紧盯着黄子澄问:“假设你为穷苦百姓,若得江山,是否会留朱氏血脉?若关外强敌破关而入,朱氏还有活路吗?天下人或降或反,唯独宗室不得降反。 

 否则即便以朱家全族鲜血捍卫了这片天下,朱氏后代也难保公卿高位。” 

 “用朱家满门热血守卫这份基业又如何?这本就是他们应承担的责任!”话音落下,黄子澄顿时语塞。 

 苏谯字字铿锵地说出每个看似违背常理实则合情合理的话语,却毫无差错——任何人都可以投降,可只有朱家没有退路,特别是拥有皇位继承权的朱家男丁。 

 苏谯继续冷言警告黄子澄:“若被国内乱党篡权成功,或许尚存侥幸苟活之心,如乐不思蜀之典。 

 可一旦关外夷狄入关,则朱家必然全族覆灭!难道大人忘了吗,我大明的江山是怎么来的?” 

 此言让满殿鸦雀无声。 

 来自元人的手中! 

 倘若明朝再次失守汉人江山,每一个朱家后人都将成为反旗复辟的旗帜。 

 关外异族怎会让朱家人存活于世?最终,苏谯语气一顿,直视朱元璋缓缓说道:“若宗室子弟能毅然出战关外,即便马革裹尸,到那时陛下定会见证属于大明天子空前的威望。” 

 “纵使天下有悖逆之民,那又怎样?” 

 “他们难道不是汉家子弟?怎可坐视汉室江山沦亡于外人之手?” 

 “若将来这些人再次为祸,便是助纣为虐的汉奸,必遭万世唾弃!” 

 “陛下可知,有的人虽已殒命,却胜过苟活于世!” 

 “结局终是一死,与其被动等待就擒,不如血战到底,这才是英雄风范!” 

 “徒然等死与为国捐躯,岂非天壤之别?” 

 苏谯这一席话犹如利刃,直刺老朱心间。 

 即便老朱被激得怒火中烧,却找不到一点可以反驳的漏洞。 

 反正都难逃一死,何不冲出去为朱家王朝搏上一搏? 

 再者说来,有些人逝去后的确比活着更有意义。 

 要是关外能殉难几万朱家人, 

 到时皇帝做事就顺理成章多了。 

 朝臣若有贪污,就是对抗朱家; 

 不用帝王动手, 

 各处宗亲就会纷纷指责其罪过。 

 况且牺牲了众多宗族性命, 

 哪位藩王还敢囤积粮食? 

 一旦传到民间,这样的藩王就连祖坟都不能进。 

 对功臣勋旧而言亦是同理。 

 丹书铁券本非给他们看的! 

 热血最易激起杀性。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深吸了一口气,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然而苏谯的话仍如利箭般不断射向老朱心中。 

 “宗室若是全部葬身关外,那时大可以想天下百姓如何评价朱家。” 

 “陛下也可以思量,未来史官将如何撰写我大明的历史!” 

 “纵观历代王朝,唯有朱明一朝见宗室以死保国!” 

 “哪怕最终失去天下,我大明之名也必将流芳百世!” 

 “此后每一片有汉人的地方,皆会敬重朱氏家族。” 

 “何为不朽基业?” 

 “这就是真正的不朽基业!” 

 “您的大明,名声必然和尧舜媲美!从今往后,在国家危难关头,世人定不会忘记朱家后裔!” 

 苏谯所言,恰似诱人的画饼, 

 硬生生地塞入朱元璋口中。 

 先前一直坚持立场的黄子澄也哑口无言。 

 因为只要派上几万宗室参战, 

 战争结果如何都不重要。 

 赢, 

 便一举平定内乱,迅速击垮乱民。 

 输, 

 便举国同心协力,粮草军需源源不断。 

 哪怕是初战溃败、全军覆没也不足惧。 

 毕竟历史是后人写的, 

 为了鼓舞士气,这几万人必将成为耀眼之星。 

 垂危的大明朝廷也能借他们尸骨重生, 

 重新焕发蓬勃生机! 

 朱元璋瞪着苏谯追问:“你叫什么名字?” 

 听闻此问,苏谯心中欢喜不已, 

 看来终于要采取行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