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周平王(第3页)
周平王二十一年(公元前750年),支持周平王的晋文侯瞅准时机,果断出击。他深知,只有消除周携王这个威胁,周王朝才能重新统一,局势才能稳定下来。于是,晋文侯亲自率领军队,向周携王发起了进攻。在晋文侯的强大攻势下,周携王的势力逐渐被削弱。最终,晋文侯成功地将周携王攻杀,自此周王朝再度重新统一,长达20年的两王并立局面宣告结束,东周初年的局势也由此稳定下来。
周平王东迁时,秦国国君秦襄公展现出了非凡的忠诚与军事才能。在犬戎攻打周朝的危急时刻,秦襄公作战得力,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亲自率领秦国军队,与犬戎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多次击退犬戎的进攻。并且,他还派兵一路护送周平王迁都,为周平王的东迁之旅保驾护航。
为了表彰秦襄公的赫赫战功,周平王打破常规,将他从大夫的职位破格提升为诸侯,并赐予他西戎攻占的岐山以西的广袤土地(今陕西省凤翔县一带)。这无疑是对秦襄公极大的肯定和赏赐,也是对他多年来为周朝立下汗马功劳的认可。
不仅如此,周平王还亲自与秦襄公立下盟誓:“西戎凶残无道,他们肆意掠夺我们岐、丰的土地,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如今,只要秦国能够奋起反抗,攻打并驱逐这些恶徒,如果秦国能够成功攻占这些土地,那么这些土地就将永远归秦国所有。”
这份盟誓犹如一道光芒,照亮了秦国前进的道路,也点燃了秦国人心中的斗志。在这份盟誓的激励下,秦国上下一心,士气大振。人们纷纷踊跃参军,渴望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从此以后,秦国开始大力发展军事力量,不断加强军队的训练和装备。同时,秦国积极向外扩张,与周边的诸侯国展开激烈的争夺。在秦国君臣的共同努力下,秦国的势力逐渐崛起,成为当时不可忽视的一股强大力量。
然而,经过犬戎的这一番劫掠,周王朝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丧失了大片故土。此时的周王朝,仅仅拥有今河南西北部的一隅之地。东面不过荥阳,西面不跨潼关,南面不越汝水,北面只到沁水南岸,方圆只有六百余里。与曾经统治方圆数千里的鼎盛时期相比,可谓天壤之别。不仅如此,周王朝的人口也大量减少,地窄人寡。曾经辉煌无比的周王朝,如今与方圆数千里的大诸侯国相比,只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而已,大大衰落下去。
在此局势下,郑、晋、齐、鲁、燕、宋、楚等大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相互之间不断进行兼并战争。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整个中国大地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各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发动战争,百姓们生活困苦,流离失所。中国历史由此进入了一个大变革、大动荡的时期。
周平王五十一年(公元前720年),历经风雨的周平王终究还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驾鹤西去。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波折,见证了西周的灭亡和东周的开端。周平王死后,谥号为平王。周平王的太子姬泄父(姬泄父)命运多舛,早年便英年早逝。无奈之下,王室只能由周平王之孙、姬泄父之子姬林继位,是为周桓王。
周桓王继位后,又将面临怎样的局势和挑战,周王朝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这一切都成为了历史留给后人的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