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龙舞倒计时的蝉

第163章 第三场(第2页)

 眼见着第二场活动也结束了,场上除了霍破虏以外,众人是什么收获也没有,不由得一阵失望。孟董道见状又站出来说道,“诸位也不要失望,这第三场马上就要开始了,这次可是单纯的考较急智,胜出者也是有神秘礼物的。”此言一出,原本情绪已经低落的人气顿时又飙涨起来。只见孟董道将手向小楼方向一指,那上面的条幅不知道什么时候又换了,出现了一个“智”字。随即他朗声道,这一轮一共有三道题,答的最快、最多之人获胜。若是三人分别答出三道题,则进入加轮比试。说罢一挥手,一个下人又端着托盘走了上来,托盘上放着三个折叠好的红纸。

 孟董道将其中一个拿了起来,看了一眼众人,高声读了出来,“王生问孟生,可令生鸡卵自立乎?”

 问题很简单,有个姓王的问姓孟的,你能让生鸡蛋自己立在那里么?余渊一听这题熟啊,这不就是后世那些脑筋急转弯么?可此时他又不便出声,只能听场下这些公子哥猜想。不少人纷纷发言,有的说做个架子支住,有的说用浆糊黏住,有的说放在米缸之中。可这些答案无疑都是借助了外力。最后一个粗狂的声音带着几分怒气的道,“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娘的,打烂了大头不就立住了么?”余渊心道,还真有人答对了。顺着声音看过去,答对的竟然是方才找自己麻烦的杜翰墨。

 这个是典型的武将思维,一切正兵均无效的情况下,必须打破思维壁垒,奇兵出击,奇正相辅才是真正的为将之道。看似杜翰墨气急败坏之下说出来的办法,却恰恰精准反映出了他的思维模式,假以时日,若是有机会上到战场上多多磨炼,此人的前途不可限量。

 孟董道闻言点头道,“然,此题翰墨答对了。”

 场上也有不服之人,低声嘀咕,却不敢公然反对,开什么玩笑,那可是混世魔王啊。孟董道等地下安静了一会后,这才将第二张红纸拿了起来,笑道,“诸位第二题了,机会不多了啊!”随即展开纸张朗声读道,“今有池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这道题一出来,场下的公子哥都蒙圈了,这是个数术题啊。

 虽然余渊当年学的是文,可《九章算术》还是听过的,这么有名的“引葭赴岸”为题怎么会没听过呢。这道题若是放在后世,初中生就能轻松搞定,可放在这个场面,还真是不少人不会。因为在这个时代,数学、物理等一些应用科学都被列入雕虫小技,不入流的学科,只有那些工匠才会去学习和应用,最后被归入一个叫做格物的学科之内。以儒家学说为引导的文化导向,对其研究的并不多。更别提能解开这道以勾股定理为根本的一元二次方程了。

 这下场上可就热闹了,不仅有交头接耳的,还有的已经拿笔在纸上开始勾勾画画,甚至有些还让下人去取来尺子,想要量出来。总而言之那场面叫一个火爆。看的余渊直皱眉头。心中也是无奈。其实这道题挺简单的,翻译过来就是:一个10尺见方的池塘正中央有一根芦苇,高出水面一尺,要是将它拉岸边,顶端正好到达岸边,问池塘水多深,芦苇高多少?放在后世轻轻松松便解答出来了。大约过了一炷香的时间,还是没有结果。余渊偷眼向小楼之上望去,只见那白面中年男子也面露不快之色。他心中一动,悄悄伏在李润身耳边道,“少爷,想不想露脸?”

 李润身原本打算让李四给他争个脸的,没想到被这笔会的新规则把计划大乱了,此时见众人又是作诗又是鉴宝,又是猜谜的,心中如同千百个小手在挠拨一般。恰好余渊此时有这么一问,当即眼睛一亮道,“如何露脸?”

 “少爷,这题我以前听一个老乞丐讲故事的时候说过,答案是葭长13尺,水深12尺。”

 “你可确认?”

 “小的以脑袋担保,千真万确。”

 “孟大哥,我知道了,葭长13尺,水深12尺!可对?”这边余渊刚肯定答案正确,那边李润身便迫不及待的喊了出来。当即全场的目光都投向了李润身,有怀疑,有惊讶,还有一些纯属是吃瓜群众。

 孟董道听见答案的时候,还是连连点头,可见到答题之人是李润身后,也是一愣。李京平是孟乘风的死党,两家往来甚密,李润身几斤几两孟董道如何不知道。虽然答案对了,可他可以肯定,这绝对不可能是李润身自己算出来的。可对了就是对了,他连忙收拾心情道,“正是如此,润身答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