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第三场
余渊看着眼前的这节物件,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从心底升了起来,脑子里仿佛摸到了一点踪迹,却又抓不住,这种感觉便好像抓柳絮一样,你一伸手它便飞远了,你若是不伸手它就在你身边飘着。就在孟董道连续问了三遍,依旧无人能识,打算将那东西收走的时候,余渊脑子里灵光一闪,突然想起来了,那是鹤壁之和他说过的一个关于北方草原的故事。
当年鹤壁之为了研究死而复生之术,走遍沧海国,后来他打听到在比方草原之上,有些人死后还能够复生,再次回到家中,于是便前往北庭,想探个究竟。来到草原后,鹤壁之几经打探,终于了解了一些关于死而复生的消息。原来在草原之上,但凡人死后,都要将尸体扔到狼群出没的地方,令尸身被狼群啃食殆尽。草原人认为,狼、人、牧群和草原是长生天设下的一个循环,牧群吃草,人和狼牛羊为食物。人为了保卫牧群而杀狼,死后将尸体回馈狼群,这是一种平衡的回报。而狼和人死后,又成为了草地的食物,这便是一种循环。所以,草原上大部分人死后是不需要埋葬也没有坟墓的,他们也坚定的相信,只有这样灵魂才能回到长生天的身旁,今生的苦难和罪过才能得到救赎。
但也有少部分的人,因为意外身亡,或者是自杀,人们认为这样的人灵魂有了怨恨,已经不再纯洁,长生天是不会将其收回的,只能埋藏在草原深处,让草原将灵魂清洗干净后,才能够得到解脱。这种人便被以倒立的方式掩埋进了草地之下。而这种倒葬的尸身,有些怨恨极重,便会借着怨气重生,化作走僵,行走在草原之上。他们要做的第一个便是将自己血亲吞噬,以此来获得重生的力量。
鹤壁之在听完传说后,便想要抓一只这样的走僵来研究,于是便行走草原,寻找走僵。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的让他在草原的深处遇到了这东西。不过令他失望的是,这走僵根本就不是什么复活,而是身体被一种尸虫所寄居,便如同寄居蟹一样,行走在人间,捕获食物。至于寻找血亲一说,不过是那些尸虫进入死者体内后,习惯了死者的血脉味道,按图索骥寻到了他的亲人而已。
鹤壁之在和这走僵动手的时候发现,这东西虽然没有了思想,只是拥有人的躯壳而已,但肉身却被那些尸虫改造的异常强悍,几乎是刀枪不入,水火不侵。那一次他也是靠着将一种毒素射入尸体的眼睛,随着经脉流动全身方才将那些使体内寄居的尸虫解决掉的。这些余渊当时只是当做故事来听的,所以也没有太过在意。
此刻看到眼前这个东西,余渊方才联想到,鹤壁之在形容那走僵的外表时,有过这样一段叙述。说那东西皮肤如老树龟裂,干枯黝黑。所以,眼前这东西哪里是什么宝贝,不过孟董道从哪里寻来的一截走僵的手指而已。难怪他不用手去触碰,想来他定然是知道这是个什么玩意。
虽然余渊认出了这东西,却不打算出这个风头,先说没好处的事情为啥要出头啊?当三件物品都展示完后,余渊心中渐渐摸清楚了一条线索,而且对第一场比试诗词也有了新的看法。先说这第二场鉴宝吧,拿出来的三件物品虽然风马牛不相及,可深想一下,全都是北庭出来的东西,由此不难分析出来,这场比试的目的,孟董道是想选出来一些了解北庭风物,懂得草原秘辛的人出来。而孟董道后面站的是皇帝,也就是话说,这次少布使团前来,定然要有一番拉扯,除了军事力量的对比,还要有些文化上的较量。以此倒推,第一局诗魁的评选也不仅仅是试探朝中势力,是战是和情绪的,而是夹带着想要选出来一些青年文杰的。那少布使团虽然是官方来访,但文斗的时候,朝中那些大臣自然不能赤膊上阵,亲自撕逼,最好是这些小辈之中,没有官身,又有一定身份的少年人去应对,胜了自然有面子,败了至少还有退路。看来这沧海皇,还真是个心机婊啊。
而最后一件物品根本就不是什么宝贝,孟董道将其拿出来,肯定不是为了整蛊这些公子哥的。那句经典的台词怎么说的来着?真相只有一个,这东西在草原上存在,甚至有可能被少布王庭驯服,在深一步想,或许已经形成了规模,因此孟董道才要将其拿出来,看看众人当中有无识得的。反正因为手头信息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就算余渊将deepseek带来,也只能推算出这些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