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捕鹅
辽代皇室的陵寝制度,收到中原文化,尤其是大唐的影响,却又有不同。
皇帝的陵寝讲究“依山为陵”,而大唐皇帝则是“开山为陵”。
自耶律阿保机始,他的“祖陵”就给后世皇帝打了样子,那就是“依山为陵”
辽世宗耶律阮的显陵,则首次将“父子同茔”与依山为陵结合,耶律阮与其父耶律倍(东丹王)合葬于显陵。
其实早期的契丹人粗鄙得很,并无什么“丧葬文化”,他们四处迁徙,多实行树葬,即将死者置于深山或野外的大树之上,任其腐化,死去三年后,再收其骨而焚之。
直到阿保机做了皇帝,才有了丧葬之事。
今日是谒显陵之日,一大清早,皇帝耶律贤的仪仗就从大营出发,前有铁林军,后有斡鲁朵,亲贵侍卫团团簇拥。
有侍卫举起皇帝标志仪仗:紫罗盖伞,上饰金线日月纹,大队缓缓向前。
当年耶律倍奔唐(后唐),死后是一位僧人为他草草收尸。
石敬瑭这个老汉奸,率军进入洛阳后,为了讨好契丹,居然亲自为耶律倍服丧,在耶律倍灵柩前放声大哭,并以帝王之礼将其厚葬于洛阳郊外。
直到大同元年(947年),耶律倍长子耶律阮亲护耶律倍灵柩从汴京回来,由于耶律倍生前素喜医巫闾山的奇山秀水,耶律德光念及兄弟情分,将耶律倍灵柩运回,归葬在了医巫闾山,并加封谥号为文武元皇王。
后来耶律阮遇刺身亡,也归葬在了显陵。
医巫闾山松涛阵阵,显陵的琉璃瓦在晨露中泛着幽蓝,耶律贤在陵寝外更衣,把身上的大红锦袍换成白色布袍,以示尊敬。
更衣完毕,才率领众契丹亲贵入内祭祀。
飨殿内,松木熏香混着牛羊肉的腥香扑面而来。
按照契丹风俗,皇帝耶律贤一板一眼的进行了祭祀,供上贡品之后,在萨满巫师的铜铃声响中,把一杯酒洒在地面,念道:“冬月时,向阳食。若我射猎时,使我多得猪鹿。”
这是契丹人祈祷四季平安的咒词。
耶律贤眼眶红红的,当年父母就在面前惨死,是娘娘见势不好,死前托付太监,把自己送到师父那里,亏了师父还有...........面前的萧思温,要是没有他们,自己恐怕早就死得不能再死。
想到这里,耶律贤偷偷看了看萧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