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中国基础建设盘点——铁路(第3页)

 

于是中国在1958年开始研制内燃机车,以柴油作为动力燃料。

 

先后有速度更快、运载能力更强的东风系列和东方红系列的内燃机车随之问世。

 

但是有了内燃机车还不够,牵引力更强、速度更快、还不产生废气污染的电力机车也要着手研究,根据未来趋势提前布局。

 

设计时速为90公里每小时的韶山1型008号电力机车随之诞生。

 

虽然在当时受限于技术,作为电力机车的它速度还不是很快,但却为未来更先进的电力机车研制打下了重要基础。

 

随着国家发展地越来越繁荣,人口越来越多,铁路运输能力不足也越来越明显了。

 

但是单纯多修铁路多造机车肯定不是一条长远之计,成本太高,占用的土地也太多了。

 

通过大量统计优化运输路线、班次、相应路段的行驶速度,让行程时间精确到分钟来压榨运力确实是个办法,但再怎么优化终究有个极限。

 

铁路运输能力受限于速度的难题也亟待解决。

 

恰逢国外开始出现高铁电力机车技术。

 

于是2004年,中国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的高铁技术,与加拿大的庞巴迪、日本的川崎重工、法国的阿尔斯通和德国的西门子等公司进行合作,引进了高铁动车组的设计制造技术。

 

此后中国科研人员对引进技术进行深入消化吸收,通过自主创新,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

 

时至今日,中国不仅实现了高铁技术的国产化和自主化,还在学习的基础上青出于蓝胜于蓝,研发创新出了中国独有的先进高铁技术。

 

运营时搭载一千三百余人,时速仍可达350公里每小时,极限测试速度更是可达605公里每小时。

 

而这样的高速动车组中国已有八百多组,全国动车组数量超四千组,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超16万公里,动车组数量质量均为世界之最。

 

从当初的远远落后到逐步学习,再到自主研发创新直至领先世界。

 

中国铁路建设历经岁月沧桑,见证了中国充满辛酸付出的复兴历程。

 

铁路技术的领先成为中国复兴进入重要历史阶段的扛旗者,这是见证历史的开始,也将是新一轮历史洪流的开篇。】

 

天幕上,这段铁路篇以蒸汽火车的一声悠远汽笛作为开始,最后又以高铁穿行过大江大河的破风声作为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