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俄罗斯的命运(一)(第2页)

更关键的是俄罗斯企图一步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取消所有商品的进出口限额和对外经济活动的限制,让所有企业都可以自由从事对外经贸活动后,大规模推行私有化。

通过投标、拍卖、租赁等方式,将价值较小的国有资产变卖到私人手中。

对于大中型企业,则首先无偿向全体居民发放私有化证券,以股份制的方式实现私有化,之后再按照市场价格拍卖剩余国有资产。

这种试图通过采取一系列激进的、迅速的措施,在短时间内打破旧有的经济体制和结构,使经济进入一种“休克”状态,然后期望在这种状态下,经济能够迅速适应新的市场机制,实现向市场经济的快速转型,就像医学上通过休克治疗让机体重新恢复正常功能一样。

所以,人们将这种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称为“休克疗法”。休克疗法虽然推动俄罗斯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但是其造成的结果却是弊远远大于利。

因为俄罗斯近乎一次性全面放开市场,并推动私有化建立的方式几乎没有给自己留退路。

开放过程中如果发生预料之外的负面效果,那直接就是全国性的灾难,根本没有时间吸纳经验进行补救。

就拿俄罗斯改革的第一步,放开物价管控为例。

因为商品本就稀缺,开放的结果就是商品供不应求物价飞涨。

不过这里面的逻辑是让商品回到它本应该的价格后,企业生产销售就有足够的利润,以此就能激励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市场商品投送量。

但是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是商品价格上涨的同时,企业采购原材料的价格也在飞速上涨。

物价的飞涨使货币大幅贬值,居民的实际购买力急剧下降,储蓄变得一文不值。

加上市场需求因民众购买力下降而萎缩,生产出的商品卖不出去,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没有提高反而还有所下降。

导致的就是生产消费再生产的循环出现严重问题,工业生产总量大幅下降,国内生产总值也随之锐减,1992至1998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累计下降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