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科研人的共鸣(二)(第2页)
“以前将大组分为一个个小组,本意就是让你们相互竞争嘛,哪个组先做出成果,功劳和赏赐就是谁的。
那样你们的压力当然会很大,谁也受不了长期落后于人,自然也就不会携带了。
可是这么一来,因为小组与小组之间是竞争关系,那就不会实心实意地坦诚彼此间积累的经验,甚至于乐见其他组重走自己的弯路。
就像化工组如何跟合金一组是竞争关系,那么化工组还会尽自己所能帮助合金一组吗?
还有,合金一组虽然确定了以锰矿作为突破口,自己也明显在提炼锰矿上遇到了瓶颈,可是合金一组有向合金二组提过自己遇到的困难?或者说分享过自己因锰矿实现了复进簧性能有提升的经验吗?
没有,不是说单指哪一组,而是你们彼此间都没有协同合作。这就难免造成了两个组很大程度上都走了彼此的弯路,往大了说就是徒耗了朝廷的钱粮,延迟了复进簧研发成功的时间。”
合金一组的人一时之间有些愧疚地低下头去。
当然其他组也都在自省。
“不过这不是你们的问题,而是分组竞争制度下必然会有的制度弊端,所以要合并,要改。
再没有一二组,只有一个科研类别下的同一个组,组内由组长决策科研方向和组内管理分工,副组长履行监管职责和提议。
就像我大明的将军和监军,虽然很多时候监军的权力比将军还大,但在我们科研院,谁的能力更强,谁的科研经验积累更多谁就有话语权。
组员对科研有贡献,也由组内参考实际共同表决,有争议就上报给上一级,要是上一级的决议不能让组内成员都认同,那就上报到我这来,在这里没有什么狗屁越级上报。
如此大家通力合作,有功劳一起分,有经验和想法一起出谋划策,效率提高了压力自然就减少了。
当然有过错你们也要一起担责,滥竽充数饱食终日依然不允许。”
原本属于竞争关系的小组之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不禁就有人提问了:
“那组长和副组长怎么定下来呢?”
宋礼:“就像方才说的,一切凭能力说话。
近期我会操办一场大辩论,两个小组内共推一个积累最丰富的人,两人之间一问一答,提问者要在负责的科研类别之内提出问题,且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有答案,至少要有合理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