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三线战略(第3页)

交通方面,建成了成昆、襄渝、湘黔等铁路干线。

更重要的是“深挖洞、广积粮”。

三线要建成规模庞大可以抗住原子弹直接打击的地下核防工程,必须要保住建设代价极大的关键重、军工业。

就算地下核防工程的建设代价太大,不能将所有重要工业安置在地下,也至少要遵循靠山、分散、隐蔽的原则,建在相对偏僻、有利于隐蔽和保护的地方。

要保证在最坏的情况下,哪怕中国真的遭受了原子弹打击,也必须有一定的反击力量。

要有哪怕豁出命,也要从敌人身上撕下一块肉来的决绝,才能让敌对势力在决定发动对中国的全面战争时,衡量衡量利害得失,有所顾虑。

也正是在这个极为艰难的时期,中国全民都进入了备战状态。

政府挨家挨户发放各种军事手册,教大家如何防范化学战、防范生物武器、防范核打击。

并在全国各地普遍建立了民兵组织,开展军事化训练。

包括射击、投弹、刺杀、战术动作,还涉及军事理论知识、国防形势教育以及一些应对特殊情况的技能训练,如防空、防化、抢险救灾等。

据统计,当时中国最多时拥有2.2亿民兵,占全国总人口的35%。

武器主要是解放军淘汰的老旧杂式武器,包括53式、63式、56半等国产枪械,以及莫辛纳甘、中正式、汉阳造、三八大盖等国外枪械,还有部分重型武器如60迫、82迫、14.5毫米高射机枪、37毫米高射炮等。

虽然没能做到人均一把枪,但基干民兵或承担特定任务的民兵基本都配备了武器。

那时的中国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皆兵。

整个人类历史上,也从未有过如此大规模随时可投入战斗的兵力。

那是一个历经数千年岁月沧桑,历经无数磨难的民族,在寻求生存、寻求发展、寻求自强道路上最坚定也最决绝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