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三线战略(第2页)

但是随着局势的急剧恶化,为了应对一触即发的全面战争,中国不得不继续加大对重工业和军工业的经济侧重。

同时为了应对核打击,又不得不进行三线核防建设。

首先就是教员所说的,勒紧裤腰带也必须要搞出原子弹。

其次就是宁可遭受损失,放弃部分沿海发展的优势,也必须要把容易受到军事打击的沿海工业转移到内陆战略腹地。

使沿海和边疆的一线,中部的二线,以及西部和西北的三线实现三线并存,优先保障军工、重工业有足够的战略生存空间,这就是三线战略。

在三线建设时期,一线地区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新建项目,而是对现有一些重要工厂根据需要进行搬迁、分拆部分到三线或二线。

同时,一线地区还承担着为三线建设提供技术、人才和部分物资支持的任务,利用其原有的工业基础和技术优势,生产一些三线建设所需的关键设备、零部件等。

二线地区一方面要承接从一线地区搬迁过来的部分企业和项目,另一方面也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条件,发展一些与国防相关的配套产业。

以及为三线服务的基础工业,如建设一些小型的兵工厂、为军工企业提供零部件配套的工厂等。

此外,二线地区还需要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区域的整体保障能力,为三线建设提供支持,并在必要时作为战略缓冲地带。

三线地区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包括西南和西北的云、贵、川、陕、甘、宁、青等省区,以及湘西、鄂西、豫西、晋西、粤北、桂北等地区。

三线地区优先侧重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建成了包括常规兵器工业基地、电子工业基地、核工业基地、航空航天工业基地、船舶工业基地等在内的400多个军工企业和80多个国防科研院所。

同时,大力发展能源工业,建设了六盘水、渭北等煤炭基地,以及刘家峡、八盘峡、葛洲坝等水电站和四川、长庆等油气田。

在原材料工业方面,扩建和新建了攀枝花、包头、酒泉等大型钢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