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第二艺术
第394章 道路之争
第三百九十四章道路之争
古代的历朝帝王们对天幕出现的这段新内容立即提起了最大期待。
因为均田分地的事在不少朝代成立之初都会去做的,可不论他们这些朝代均没均田,均田的规模力度或大或小,总之没有一个逃脱了灭亡的结果。
虽然他们都已经明白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土地不够的问题就是产出粮食不够的问题。
只要有了足够的农用机械,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可在拥有大规模生产农用机械的能力之前,他们又该怎么做?
这个问题新中国遇到了,也是他们现在最迫切想要知道新中国是靠什么办法解决的。
并期望以此办法改变他们的朝代农业产出不够,不足以支撑庞大的工业人口进行工业化的问题。
【那时候的农户连农具和耕牛都不足,像是犁头、脱粒车、独轮车、牛车这些农业生产工具都得共用,耕牛、驴子、驽马等大牲口共用的同时也要共同承担饲养成本。
另外每户人家的劳动力情况和耕地数量不一定一样,家里人口多,耕地多,但是要养的孩子也多,老人也多,那肯定是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去耕耘国家分给他们的所有土地的。
而有些农户家里人口少,还都是壮劳力,那自然能够将地都种好。
那既然有这种优化劳动力配置的空间在,且这个空间还很大,那么村里的干部人员当然要尽力将农具和劳动力组织起来。
于是互助组就诞生了,是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为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困难,在继承传统互助习惯和国家政策引导下,而建立的一种劳动互助组织形式。
小的互助组就几户。
大点的十几户,多了组长管理,还有简单的生产计划。
大家共用农具,一起耕种,一起收割。
这时互助组内农民的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仍归个人所有,这是与后来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重要区别之一。
收获得来的粮食还是按每户的耕地数量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