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在明末丰收的西瓜

第363章 少年太子(第3页)

“锦繁,把西海行省的粮秣图展开。\"永昌帝叩了叩楠木桌案,鎏金护甲与紫檀木相击发出清越声响。少年应声而起时,蟒袍下摆翻涌如黑云压城,露出内里暗绣龙纹的玄色军装长裤——这身融合了明代亲王常服与近代军装的奇特装束,正是永昌十六年新颁布的《皇室仪轨》中为监国太子特制的\"观政朝服”。

王锦盛自袖中取出象牙轴卷,手腕翻转间露出缠着钢丝的玄铁护腕。这是去年生辰时徐清大都督赠的西域精钢所铸,内侧还錾刻着\"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的楚辞。当他将五尺长的《西征粮道全图》铺展在楠木会议桌上时,满殿朱紫公卿俱是瞳孔微缩——图中不仅以赭石标注着新西宁至库兹涅茨克的三十七座粮仓,更用墨笔细密批注着每条运输路线的骡马损耗率。

“启禀父皇,据李定国大将军报,现我军在乌拉尔地区的两个要塞新西宁和新西安补给严重不够,我河南粮仓与江南粮仓距离乌拉尔地区两万里,要供应二十万大军吃喝住用决非易事。”少年嗓音清朗如碎玉投冰,左手按着腰间佩剑——那柄由工部军器局特制的\"破虏剑\"通体泛着冷钢幽光,剑鞘却嵌满波斯进贡的青金石,与御座上的永昌帝佩剑形制相类而规制稍减。

坤兴皇后看着儿子自信的面三庞,恍惚想起两年前那个雪夜——十四岁的王锦盛裹着白狐裘闯进乾清宫,跪倒在父亲脚下乞求父皇准予参加李定国的西征大军,彼时永昌帝立在暖阁窗前看了整整两个时辰,最终吐出的“准奏”二字,让这个自幼在什刹海宫殿里长大的孩子,义无反顾的走向了战场。

经过战争的锤炼,今年春天回到京师,永昌帝立即安排其观政,将一些国家大事交给他处理。

坤兴皇后看着充满自信的儿子,心中无比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