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红颜知己(第3页)

 

放下手里的镊子,杨光华站起身,总结道:“根据你的介绍,以及我刚刚提到的这几点,基本上可以推断出这个人离炸药最近。”

 

“应该是他将炸药装在手提包里来到商场,找准机会实施作案。”

 

他看向李学武以及郑树森等几位领导,说道:“要判定凶手究竟是什么人,又为何带着炸药在商场制造爆炸案,且还得等法医出结论。”

 

“差不多了,杨主任。”

 

法医团队也好几个人,这边说完了,那边基本上也检测完了。

 

法医负责人做了基本情况汇报:“死者为男性、北方人、身高1.7米、手脚都有老茧、皮肤粗糙,初步判定为体力劳动者。”

 

“查看衣着样式和布料,初步判定死者应该不是京城人,”他手指了指死者衣着的关键位置解释道:“这样穿的一般为山海关、张家口或者辽东地区的农民。”

 

“而且我们从现场提取到的引爆装置经初步判断,也是这两省的产出。”

 

这个年代没有监控,没有面部联网识别,更没有什么指纹大数据。

 

仅靠目前掌握的这些证据,远不能判定死者的具体身份。

 

“我们在死者的口袋里发现了一些碎纸片,”法医负责人介绍道:“上面的文字或许能对案情侦查起到作用。”

 

他向杨光华等人展示了装在铁盒里的物证,做了细节处的说明。

 

“您稍等一下——”

 

就在法医负责人准备将物证交给侦查员的时候,李学武突然抬起手阻止了对方。

 

其实现场的情况到这一步,他完全可以退出了,把指挥权和处置权交给郑树森,然后回家该干嘛干嘛去,等着听信儿就是了。

 

可他也是出于对案件和法医工作的好奇,就多听了一会儿。

 

就是多停留的这一会儿,多看了铁盒里的物证一眼,案件便有了新的突破。

 

“您帮我看看,那些碎纸片和我手里的这张粮票像不像。”

 

李学武从兜里掏出了去辽东考察时准备的粮票,将其中他认为有些像的那张递给了法医的负责人。

 

“这是……辽东的粮票!”

 

法医负责人惊讶地对比着手里的完整粮票,以及铁盒里的碎纸片。

 

没看见这张粮票时他还没想到,可现在越看越像,甚至有些文字的特征都能对比得上,照着比对,绝对能拼成一模一样的票证。

 

众所周知,这个年代的物质相对匮乏,人们的衣食只能靠粮票领取。

 

也就是说,从死者身上发现的这张粮票,能够初步证明他是辽东人。

 

“我刚刚从营城和钢城出差回来,”李学武解释道:“这些粮票都忘了兑换了,看到那些碎纸片我才想起来。”

 

“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感谢好了——”杨光华一把握住了李学武的手,感激地晃着手说道:“你为我们的工作做了大贡献了!”

 

他示意了法医负责人手里的粮票说道:“要是没有你的发现,我们要确定这份物证,至少要多花费不少时间,走不少弯路啊。”

 

“我们才是要感激两位刑侦专家的帮助啊!”

 

西城副主任江淑芬从现场指挥车边走了回来,感慨着说道:“就在刚刚,爆炸案件仅发生了一个小时,《丑国之音》和莫科斯广播电视台就争相报道了这一消息,并就安全问题对我们作出了抨击。”

 

此时国内面临的国际环境异常严峻,几乎同时遭丑毛两方围堵。

 

此时的内地可不比后世,此时的丑毛还是世界巨头。

 

他们非常担心我们会发展起来,不仅封锁我们的技术、科技,还阻碍我们经济发展,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抹黑我们的机会。

 

就在两方虎视眈眈,一直找机会诋毁我们的时候,发生了现在的事,在国际上闹得沸沸扬扬,上面也很重视,所以才下了命令必须尽快破案。

 

而收到命令后,作为资深刑侦专家的杨光华便带队来了现场。

 

让众人措手不及的是,案件刚刚开始调查,相关的线索和发现便一件接着一件地被找了出来,快速地将目标缩小了无数倍。

 

现在只需要排查其他四个死者的基本情况,然后全力追查辽东农村地区最近一段时间的失踪人口。

 

有死者的相片,基本资料,想要追查一个人,就算是在这个信息不发达的时代,也不是什么海底捞针的大难题了。

 

“江副主任,不用客气。”

 

李学武见周苗苗和韩建昆已经将工作移交给地方现场处置人员,便客气着做了最后的交代。

 

他特别强调了安全和民政部门已经给临时组织的应急处理人员做了登记,希望西城或者市里能给予这些人表扬或者表彰。

 

“放心吧,我记下了。”

 

西城区主任陈志辉在与李学武握手的时候讲道:“再次感谢您的帮助,此次受伤群众在红星厂医院的医疗费用全部由西城区来负责。”

 

“我会同厂里汇报的。”

 

李学武点点头,说道:“如果您和其他领导有探望受伤群众的需要,可以随时来厂,我回去后就做好相关的工作安排。”

 

“谢谢,谢谢李秘书长。”

 

现在不需要李学武卫戍区的身份了,谈的是红星厂的事,他自然要换个称呼。

 

李学武也没在意,最后同干爸郑树森握了握手。

 

郑树森只是拍了拍他的胳膊,欣慰着点点头,温声说道:“回去吧。”

 

“那您也注意身体。”

 

李学武轻声关心了一句,这才带着周苗苗和韩建昆回了车上。

 

在郑树森以及东城的一众领导目送下,伏尔加m24缓缓移动,继而开出了这一事故发生区域。

 

直到周围的街景恢复成了平时安乐祥和的模样,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周苗苗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谢天谢地,阿弥陀佛。”

 

“呵呵——说错话了吧?”

 

李学武轻笑着逗了她道:“不应该埋怨我几句的嘛,差点害死你。”

 

如果是这么想……那还真是不能这么想!

 

是李学武提出要送周苗苗回家的,按照她的原计划,就算没有外勤,那也是到点下班,骑着车子赶过来。

 

到那个时候,这里的事情早就发生了,也轮不到她来参与救援工作。

 

真就是福大命大,如果韩建昆车开的快一点,把她放在了路边,那兴许都会受伤。

 

可就是差了那么五十米,一脚油门的事,巧巧的就错过去了。

 

“送我是您的好心好意,我怎么能怪您呢,”周苗苗笑着看了韩建昆说道:“我倒是要感谢建昆大哥开车稳妥,饶我一命呢,哈哈哈——”

 

她的心态是真稳啊,刚刚的惊心动魄过去之后,就剩下了福大命大的感慨和参与了救援工作的光荣心。

 

连现场参与救援的普通民众都有登记个人信息,他们一个打电话和安排车辆救援,一个寻找药品和急救物资,积极参与现场处理,功劳能小了?

 

就算是跟着李学武做事,西城区也不会忽略掉他们。

 

别的且不说,这种规模的案件,最少也得是市里发一封感谢信啊。

 

有了这份感谢信,今年的优秀个人、先进个人还能漏了他们?

 

有了荣誉,那今年年底的进步名单里绝对有他们的名字啊,两人又不缺少必要的背景关系,谁会得罪了他们。

 

所以说,周苗苗现在十分的开心,甚至都不打算回家了,要跟着李学武回厂,继续参与接下来的伤员对接工作。

 

李学武见她要积极表现,便也顺了她的意。

 

一来她是参与了现场的救援工作,对情况比较熟悉。

 

二来她是厂对外办的职员,也有责任和义务处理这些业务。

 

最后便是李学武有意为之了,老李需要有周苗苗这样一位红(tuo)颜(hou)知(tui)己(de)存在。

 

说曹操,曹操就在。

 

伏尔加m24回到厂办公区,李学武下车后习惯性地抬起头望了一眼,见老李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呢。

 

倒是其他副主任的办公室都熄灯了,应该是下班回家了,或者有人去了厂医院。

 

不用猜,谷维洁负责医疗和教育管理局,现在医院负责现场的一定是她。

 

“车不用换了,你送周苗苗同志去厂医院。”

 

李学武对跟着他下车的韩建昆交代了一句,又对同样下车准备跟过来的周苗苗交代道:“你先去厂医院,谷副主任一定还在,你先向她做工作汇报,听她进一步的指示。”

 

“明白,领导——”

 

周苗苗干劲十足,精神抖擞,一点都不像忙了一个多小时的样子,就是嗓子有点哑了。

 

李学武敲开了副驾驶的车窗,对着已经上车做准备的韩建昆叮嘱道:“你陪着周苗苗同志去见谷副主任,看看有谁还没吃晚饭呢,统计一下人数,联系招待所做面条和肉卤端过去给大家吃,不要饿了肚子。”

 

“谢谢秘书长——”

 

周苗苗知道,李学武是看见自己还没吃饭,这才做的安排。

 

她笑着感谢了一句,这才重新跳上了汽车。

 

别的不说,她就很喜欢这种进口汽车,坐起来比老李的那台大红旗还舒服,主要是稳。

 

江湖有言:人生很长,别太浪。

 

所以还是稳一点的好。

 

李学武没等车离开便上了楼,径直来到了李怀德的办公室,知道老李是在等着他汇报具体的情况。

 

要求红星厂的消防和厂医院过去支援,李怀德知道,只要是李学武赶上了,一定是有什么目的的。

 

大李小李,吃亏不起。

 

两个人做事做管理都有一个原则,那就是绝对不能吃亏。

 

李学武进了办公室以后也没多寒暄,先是将下午的调研工作做了汇报。

 

主要是红星厂准备收购中医药品牌,连同港城屈臣氏做药妆贸易。

 

然后汇报了查实赵卫东怂恿聂小光一事,厂保卫处保密科将立案调查赵卫东。

 

最后才是他出工又出力的意义。

 

——

 

ps:留个尾巴,问问大家李学武这么做的意义除了职责所在,义不容辞之外,还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