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遇见神班门弄茶

第477章 改汉姓(第3页)

现在,他将鲜卑人改汉姓的同时,也给汉族大姓排了序。这就是给中正官划定了选官范围。

诏令公布后,旬朝时,鲜卑臣子还没出声,散骑常侍、给事中游明根出奏:“禀皇上,皇族、上八族同改汉姓,与五姓七望构成九品中正官选官范围。微臣觉得,太皇太后时期设置的太学、乡学已成气候,寒门、庶族士子在乡学苦读,蔚然成风,不应该堵死这些人的前路。微臣以为,在九品中正制选官之外,应预留一些名额,从太学、乡学学子里,通过考试选拔部分官员。恳请皇上裁量。”

李冲这时也上前奏道:“禀皇上,臣认为游常侍所言,非常在理。太学学子,大部分在九品中正制选官范围内,但乡学学子则不然。臣认为,乡学学子基数庞大,他们中也有不少良才。朝廷可以开科设考,从这些学子们中拔尖任官,开科考先河。”

拓跋宏稍加思索后道:“朕准奏。那就有劳李爱卿、游爱卿组织人员商议,先拿出详细条陈来,再行定夺。”

李冲、游明根同时抱拳道:“臣领命。”“微臣遵旨。”

由此,魏国在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之外,开辟出一条新的选官通道,让太学、乡学学子经过命题考试,择优录取一部分人为官。

虽然开始时这样选拔出来的官员比例并不多,但这是科举考试制度的雏形,具有里程碑意义。

若干年后,科举选官制度逐步完善,成为取仕选官的主流。那是后话。

而鲜卑族改汉姓这事,拓跋宏原本想看看大伙有些什么反馈意见,却没人在朝堂上提出异议。

大家算是看准了:如今的皇上很强势,无人有能力阻拦他。

他提前清理了官员队伍,然后再推行改革。

手底下的大臣、地方首脑都是新政拥护者。

那些心有抵触之人,基本不在高位。有个别高官在心里反对,但不敢吭声,也不是主流。

真正坚决反对新政的人,只能在家生闷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