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同行衬托(第3页)
而右路总兵程宏。
别看整日笑眯眯的,对谁都好说话,实际才是不作为,上下打点,军饷贪了过半,留给普通士卒的连填饱肚子都不够。
偏偏程宏这样的总兵才是正常的。
因为承平百年,几代人甚至没有战争的观念,天真的认为军队永远没有仗打,比起朝廷的事,比起地方上的事,遇到了麻烦,当然先克扣无用的军队。
所以程宏这样的总兵,才能真正的屹立不倒,上下吃饱,大家开心。
反倒是左路总兵容易遇到麻烦。
倒头来家丁家丁没喂饱,上下官员也不满,得再好给谁看。
又怎么证明你的兵比别人练得好呢。
好不好。
还不是当官的一张嘴。
总之。
升官了是好事,可自己也要看清楚如何去做。
三千人的实额肯定是不用指望的。
当初能建一千五百民兵,并且实打实的军饷,那是因为林如海,大周的财神爷,而财神爷只有一个,林如海也不可能出钱来养京营。
他想找死不用这么麻烦。
一千人的实额问题不大,自己不贪,又或者拿了后,同样是用在自家军队身上,可一千人也太少了点,去仙居面对倭寇大本营压力太大,怎么也得两千人。
人手的问题,提督慷他人之慨,给了手令让东军右路补上,暂不提总兵的态度,那多出来的一千人,军饷怎么办
短期内的军饷不愁,时间久了,提督可不会一直接受。
此人的性格,王信大概清楚。
地主老财没得错。
共同的利益下,可以有限的合作。
王信皱起眉头。
别的军队解决的办法很简单,走一路劫掠一路。
兵过如梳,匪过如篦。
朝廷也睁只眼闭只眼,相比较老百姓的痛苦,先把敌人打败才是紧要的事,所以大军讨伐敌人的沿途,多少会有些此类事情发生。
越是朝廷没钱的时候,越是发生的多。
“再发一笔横财就好了。”
王信为自己的想法而不好意思。
大户们贼的很,消息极其灵通,嗅到了危机,早就提前跑路,所以倭寇大多劫掠的是普通百姓,普通百姓又没几个钱,倭寇又没人性,于是惨无人道。
倭寇们手里的银两越多,说明坑害的百姓越多。
连自己都忍不住贪婪,又何况别的将领呢。
果然是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无论什么势力,最后都会变成容易欺负百姓一把。
百姓太弱了。
总之。
现在两千人的军饷短期内没问题,朱伟需要自己为他打仗,不会短缺自己的,但是自己得尽快找一条稳定的财源,否则事到临头就麻烦了。
把事情提前做好,才是自己从容选择的底气。
犹如河西小营。
别的友军还在各种找补,自己一声令下就能出发。
自己能遥遥领先。
全靠同行衬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