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同行衬托(第2页)
朱伟仍然耐心的教子。
实在是一片苦心。
朱胜功不满父亲,父亲的脾气太倔了,听不进别人好的建议,越老越固执。
自己回头得去找好王信。
这年轻人,一定要收入囊中。
朱胜功相信自己没问题。
提督行辕大门处,史平几位少年兵与其他人皆在门外一旁的空地等候,插着一排排驻马栓,拴了骡马等牲口,还有一众轿子轿夫。
门口一排亲卫闲聊之余,各个直摇头。
擒贼先擒王,自古的道理。
所以亲兵是最重要的,战场上保护主将安危,谁不是用的精锐,偏偏这位王都司用少年兵,少年兵是够忠心,可终归是少年,遇到事不顶事啊。
至于捷报。
不过是两千首级而已,又未勘验过,谁知道日后扯皮到什么地步。
他们在京城,听惯了各地之事。
去年时,辽东都司也送来天大的捷报,说他们击败十万左部匈奴,结果不久,宣府那边告密,说未见匈奴迹象,官司打到了兵部衙门,京城的人都在看笑话。
“都司出来了。”
史平眼尖,出声喊道,其余少年纷纷起身,干净利落。
河西小营无爹无娘没人管,辛辛苦苦才有了九匹马,虽每日当宝贝的照料,用的却也频,不光轮着给士兵们骑练,还会给他们这些少年学骑。
其中的心酸,史平为都司抱不平。
王信倒无所谓。
这些少年太小,战场上不顶用,虽然极其听话,但成年人都还在,不需要用他们上战场,可他们也没去处,所以王信留在了身边。
既照料了他们,也能亲自培养以免长歪。
至于战场上的安危,倭寇又没有骑兵,没有冲阵的本事,如果真冲破自己的阵,说明被碾压了,靠几个亲卫也没有用。
“回营。”
王信吩咐了一声。
少年们力气小,但是手脚麻利,做事情学得快,这些孩子特别是史平非常懂事,所以少年们做事用心,马匹也照料的极好。
河西小营回来后,安顿在东军右路的营区。
原属于京营,但刘通与他的兵属于浙江,不过人数少,刘通也只是守备,提督开口留下来,浙江那边问题不大,又没有私仇,这点面子会给。
提督朱伟也没让自己失望。
不但信守承诺升了自己的官,成为了游击将军,甚至还给了自己独领一营的机会。
大周的营兵制以三千人为一营。
游击将军领一营。
除非是守备,守备独守交通要地,或者县城等,有较大的自由,但是一切后勤事务受控于地方官府,其余的千总把总,包括佐击并不能独立成营。
游击将军独领一营,才有更大的自由,虽然上头还有参将总兵。
只是今非昔比。
朝廷也不富裕,地方年年拖欠,朝廷也没余粮,所以各军缺饷,空额的厉害,三千人的军饷,能发放一千人算是好的。
很多地方军连十分之一都留不到,烂的不能再烂。
剩下小半的军饷到了营里,头上有点想作为的将领,比如左路的总兵,他会少留点,就算克扣,也有不少用在自家家丁的身上。